首页   >>    专题文章     >>   正文

学部五周年 | 社会服务工作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2021-11-24 |  浏览次数:

一、工作理念

学部立足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优势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地理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支撑服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基础教育服务、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援疆援青支教等社会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的社会服务体系。


二、工作举措

在文化建设上,加强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学部提高政治站位,准确定位新时期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倡导以国家需求为科研牵引,引导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在制度建设上,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学部建立了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在教材编写、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在人事考核、晋升等制度上充分考虑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为教师潜心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平台建设上,积极搭建成果转化依托平台,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更好地发挥学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优势,将地理学学科优势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提升学生面向应用的实践能力,反哺人才培养,学部与学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企业性质的北京师大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助力学部成果转化。


三、社会服务成效

学部充分发挥地理学学科优势,在防灾减灾、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科普宣传、专业技术培训、中学教师培训、对口援建和学会组织等方面社会服务作出重要贡献。

(一) 面向国家与地方需求、大力做好科技支撑服务

灾害风险与应急技术研究支撑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牵头编制了“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实施方案和试点方案,担任“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总体技术组和6个专项技术组组长单位,研制了相关技术规范和培训教材,指导地方开展普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研制了重特大灾害应急响应空间信息集成平台,先后开展了四川九寨沟地震、2020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涝灾害等重大灾害应急监测、评估与决策等20次重特大灾害应急响应社会服务工作,向国家相关部委提交咨询报告10余份,为国家应对决策重大灾害提供了科技支撑。

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国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针对土壤侵蚀多影响因素、多尺度和多类型特征,在自主开发的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CSLE 基础上,进一步量化了模型因子,解决了区域尺度水土流失监测的关键技术,研发了径流泥沙自动采集、融雪径流和风力侵蚀监测仪器,解决了以往无法监测融雪径流侵蚀和风蚀量的难题。成果应用于2018-2022 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定位监测等。

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与湿地恢复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及青藏科考提供科技支撑。经过14年野外实验观测研究,揭示了寒区植被退化的生态水文机理,研发出高寒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技术。成果应用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有效促进了流域内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建立的青海湖流域多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综合观测系统为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和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及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第一手宝贵数据。


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专家座谈会


黑龙江九三土壤侵蚀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脱贫攻坚。基于北师大在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三农问题”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北师大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机构。2016 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务院扶贫办及晋蒙黑等省区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和贫困县退出评估任务12项,覆盖全国 832 贫困县中的143个(占比 17%)。实地调查贫困县村庄3800余个,完成调研问卷 137500 多份,累计参与人员达5900人次,获得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在第三方评估过程中坚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创新性地提出“倡导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国家脱贫攻坚实践的建议”。

遥感调查技术应用于国家农业统计业务,GLASS产品服务全球变化研究。发展了“中国新一代农作物面积统计遥感调查技术”,建立了继美国之后具备国家级作物面积调查能力的业务调查系统,直接推动了“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纳入到国家统计业务,实现了项目成果的业务化应用,全面支撑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第一次实现了空间化农业普查。发展了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最长时间序列的全球陆地特征参量产品(GLASS产品),并向全球免费共享发布,为科技部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年报及国际同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检查与培训服务


长时间序列的全球陆地特征参量产品服务


(二)积极承担公益服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

作为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副理事长单位,积极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普平台;作为国务院学位办地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积极承担学科发展任务;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地理卷,作为副主编参编世界地理卷;编写中学地理教材,组织 “中学教师地理实践力训练营”“地理科普大讲堂”“中国青少年环境地图展示活动”“生态系统服务与学术论文写作/编辑课程”等公益活动;对口支援新疆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西部高校,选派优秀人员挂职援建,发扬甘于奉献的地理人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交流合作,助力兄弟高校地理学科发展。


中学教师地理实践力训练营社会服务


援疆教师与新疆大学部分师生合影


(三)拓展地理教育培训、探索学社会服务

学部主动探索“高校强大的科学资源+社会力量协作”学模式,挖掘自身资源,服务社会,服务基础教育。开展的培训活动包括自然探秘-北师大中学生地理实践力训练营、重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培训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2019年度全系统解说员培训、陆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等。培训项目紧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以“规范化、有序化、品牌化”作为管理的理念,依托雄厚的师资、教学、科研、国际化优势以及北京首都地域优势,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众多培训中高度聚焦,突出专业特色,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专业科学的培训体系,为学校社会声誉的扩大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连续多年获得学校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地理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中学生地理实践力训练营服务


陆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


四、未来工作展望

完善目标导向、激励社会服务活力。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人事考评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力和动力。

加强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研究优势,加强与学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合作,依托“北京师大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组建服务团队,推进全方位多层级服务。大力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前沿科学技术攻关团队、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团队、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重大重点项目研发团队等多层级服务团队,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发展的前端,主动适应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鼎力支撑地理学科技社会服务和地理教育培训服务能力提升与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