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研究生午间沙龙2022年第2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03-31   |  浏览次数:

2022年3月24上午,由自然资源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委员会筹办,地理科学学部研究生第六党支部协办的2022自然资源学院研究生午间学术沙龙第2期京师科技大厦B座1108优青会办公室顺利进行,李琳娜老师担任主持

会议开始,老师首先介绍了两位报告人的研究方向接着由冯思远王博云进行汇报,来自学部的多名同学参加了学术沙龙。


老师主持宣布会议开始


冯思远同学汇报的题目为“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研究”,内蒙古草原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为研究区,在2020年7月初至8月中旬共调查了37个样地,每个样地设置了4条样带,整个样带约3000km,共获得了植物数据6000余条,土壤实验数据2000余条。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研究发现植物在不同的降水利用效率下根冠比有显著的差异,植物在LPUE模式下趋于向地下生长,植物在HPUE模式下趋于向地上生长,此外研究发现LPUE模式下主要受水分影响,在HPUE模式下主要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冯思远同学的汇报结束,在场师生进行热烈讨论。在场同学提出数据分析方法的问题,师生就汇报内容与问题共同讨论,现场讨论热烈。


冯思远同学进行汇报


王博云同学的汇报的题目为“COVID-19疫情扩散的时空模式及影响因素”,她的研究首先对疫情扩散的空间模式判别提出了两个假设分析了疫情扩散的时空模式,结果发现蔓延型地区主要位于黄河以南,集中连片分布于湖北省的东北和东南方向然后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首发地对于各城市的空间扩散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COVID-19疫情不同空间模式的疫情扩散过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武汉市的通航状况对近距离和远距离蛙跳型;人口关联度对蔓延型和近距离蛙跳空间模式起到了正向作用;迁出人口数量对于近距离和与远距离蛙跳型空间模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汇报完毕,老师同学们积极讨论,有的同学对于该研究方法在全球疫情扩散的时空模式进行推广的提出了建议王博云同学一一进行解答,和在场人员展开热烈讨论。


王博云同学进行汇报


沙龙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专业与思想交流锻炼和提高了同学们的思考表达能力。


活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