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六-专题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健康-缺氧环境与人畜健康科考小分队完成 2023年夏季青藏科考工作任务

发布日期:2023-08-13   |  浏览次数:

2023年7月19日至27日,史培军教授作为科考小分队队长,带领任务六-专题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健康-缺氧环境与人畜健康科考小分队18名队员,完成2023年夏季科考工作。

2023年7月19日下午,科考分队在西宁市召开了科考启动会议,史培军教授介绍了此次科考的区域和目的,并对科考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环节进行了部署,同时强调安全是第一位的,科考队员要严格遵守各项科考要求和操作规程,这是保障科考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

8月20日早上8点从西宁出发,开启西宁市—互助-门源-祁连-嘉峪关-武威-兰州市科学考察工作,即:环祁连山不同土地利用氧含量对比观测考察。



环祁连山不同土地利用氧含量对比观测考察路线图

本次考察主要通过实地考察与野外测量与采样,获取关于海拔、地表覆盖状况、天气系统和氧含量、短居人群生理指标、畜牧业与能源利用等第一手数据。对不同海拔、不同天气系统、不同土地利用(新能源用地)下的氧含量进行对比测量,认识氧含量随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盖度变化的规律。对短居人群(主要是科考队员)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调查短居人群对缺氧环境的适应(习服)情况。通过组织与地方研讨、入户访谈等方式,调查高原畜牧业发展以及城乡居民能源消费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缺氧等数据,定量分析上述因素对青藏高原缺氧环境人畜健康风险的影响及其贡献率,深化理解土地利用类型(新能源用地)变化对地表氧含量的影响。


 


科考队员在刚察县开展对比测量(草地(左)与农田(右))


 


科考队员在龙羊峡水电站开展对比测量(水库水面(左),水库外(右))



科考队员于祁连山甘青分界合影



科考队员于青海湖东北岸合影

科考小分队历时10天,途径青海省西宁市-祁连县,刚察县、共和县;甘肃省嘉峪关市-武威市-兰州市等,总行程3900多公里,获得科考数据3300多份。27日完成科考任务驻足青海西宁。

7月27日下午2点,科考小分队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西品会议中心四层虎台厅召开2023年夏季科考总结会。会议由史培军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全体科考队员以及青海大学相关课题组成员。



科考总结会

总结会上,科考队员逐一介绍和分析了在科考中的承担和完成的工作,并对科考中的所见所闻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见解与设想。

史培军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并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以及未来需要完成的智库报告。首先是落实氧含量观测网的建设,需要与气象局进行协调,要处理好造价、国家技术标准等问题。第二是调整高海拔地区畜牧业发展空间结构,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退高还低”,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生态自然修复,在相对低海拔地区建设“高原畜牧绿洲”。第三是关于青藏高原上新能源开发利用问题,需进行权衡生态评估,并进一步研究新能源建设与氧含量的关系,以及城乡居民能源利用与氧含量的关系。第四是有关旅游目的地,从健康角度出发,确定高原缺氧暴露人口以及缺氧健康弹性时间,并思考高原旅游与生态的相互关系。第五是关于遥感科考,需充分发挥遥感技术,了解青藏高原裸地与非裸地的生态价值与生态影响,并回答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史培军教授指出,科考应当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与此同时,任务六-专题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健康-缺氧环境与人畜健康科考小分队的唐海萍小组于2023年7月10日-7月17日在西宁小酉山、海北刚察、海南玛多开展了夏季“碳储-产氧-碳汇-氧含量”一体化的定点观测和验证工作。朱文泉小组于2023年7月10日-7月24日在“成都市-松潘县-若尔盖县-玛曲县-玛沁县-玛多县-称多县-囊谦县-昌都市-察雅县-江达县-甘孜县-马尔康市-成都市”沿线重点调查青藏高原三江源和横断山区的植被类型及其与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之间的关系,以服务于青藏高原植被现状与产氧图的遥感修订、精细分类和验证。


 


夏季“碳储-产氧-碳汇-氧含量”一体化的定点观测和验证科考路线(左)和三江源和横断山区(右)科考路线图


 


西宁小有山样地景观和取样情况


 


科考队员合影(左)和刚察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