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核心期刊文章
|
- 宋世雄,张金茜,*刘志锋,何春阳.旱区城市扩展过程区位因素研究——以中国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4): 1021-1035.
- 张玲,*黄庆旭,任强,何春阳,刘吉夫,白岩松.中国地震灾害管理政策的演变——基于1949-2018年法律法规文件的计量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2020, 29(05): 11-23.
- 卢文路,*刘志锋,何春阳,夏沛.基于Sentinel-1A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和全卷积网络的城市建设用地监测方法研究. 干旱区地理,2020,43(03):750-760.
- 涂梦昭,刘志锋,*何春阳,任强,卢文路.基于GRACE卫星数据的中国地下水储量监测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6): 643-656.
- 方梓行,*何春阳,刘志锋,赵媛媛,杨延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特点及未来趋势——基于观测和模拟资料的综合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2020(2), 358-370.
- 韩剑萍,苟思远,*黄庆旭,何春阳,朱磊.成渝城市群近40年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基于K-S检验的滚动样本回归. 经济地理,2019,39(08):59-67.
- 杨洋, 梅洁, *何春阳, 黄聪 . 基于弱HSDI与强HSDI的区域可持续性评价——以中国环渤海地区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6): 1285-1295.
- 刘紫玟, 尹丹, *黄庆旭,何春阳,薛飞 . 生态系统服务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应用中的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2): 236-247.
- 王一航, 夏沛, *刘志锋, 卢文路, 何春阳. 中国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 干旱区地理, 2019, 42(2): 341-353.
- 杨双姝玛 ,*黄庆旭, 何春阳, 刘紫玟.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分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 21(2): 178-189.
- 宋世雄,*刘志锋, 何春阳, 赵瑞, 任强.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 (10):1094-1104.
- 孟士婷, *黄庆旭, 何春阳, 杨双姝玛. 区域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动态分析——以北京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2018,33(7): 1191-1203.
- 葛全胜, 董晓峰, 毛其智, 张文忠, 杜龙江, 张伟, 何春阳, 吴殿廷, 吕拉昌, 陈明星, 孙进柱, 孙斌栋, 赵鹏军, 潘竟虎, 彭建, 强海洋.雄安新区: 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 地理研究, 2018, 37(05): 849-869.
- 任强,*何春阳, 黄庆旭, 刘志锋, 李经纬.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动态———基于贫困距离指数的分析. 资源科学, 2018, 40 (2):404-416.
- 孙泽祥,*刘志锋,何春阳, 邬建国.中国北方干燥地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市群地区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10):1691-1704.
- 丁美慧,孙泽祥,*刘志锋,何春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市扩展过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研究———以呼包鄂地区为例. 干旱区地理, 2017, 40 (3):614-621.
- 谢文瑄,黄庆旭,*何春阳. 山东半岛城市扩展模式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7, 37 (3).
- 孙泽祥,*刘志锋,何春阳, 邬建国.中国快速城市化干燥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多尺度分析———以呼包鄂榆地区为例. 生态学报, 2016, 36 (15): 4881-4891.
- 杨洋,李雅静,*何春阳, 刘志锋, 黄庆旭. 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动态比较——基于1992-2012年夜间灯光数据的分析和透视. 经济地理, 2016, 36 (4): 59-69.
- 张达,*何春阳, 邬建国, 黄庆旭. 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评价——基于景观可持续科学概念框架.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10): 1151-1161.
- 李经纬, 刘志锋, *何春阳, 高宾. 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中国1990—2010 年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7): 1118-1128.
- 杨洋, 王晨,章立玲 ,何春阳. 基于国家规划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经济地理, 2015, 35 (7).
- 邬建国, *何春阳, 张庆云, 于德永, 黄甘霖, 黄庆旭.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12):1315-1324.
- 史培军,李晓兵,伍永秋,何春阳. 综合资源利用与减灾研究,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纪念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 资源科学,2013,35(9):1741-1745.
- 杨洋,何春阳,刘志锋. 中国大陆城市蔓延状态监测研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2):98-111.
- 何春阳,徐小黎,贾克敬,李通,杨洋.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74-81.
- 杨洋,*何春阳,赵媛媛,李通,乔云伟. 利用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镇用地信息的分层阈值法研究.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16(4):666-673.
- 孙晗,*何春阳,杨洋. 基于适宜性与生产潜力综合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研究——以京津唐地区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9):78-83.
- 李通,*何春阳,杨洋,刘志锋. 1995-2008年中国大陆电力消费量时空动态. 地理学报,2011,66(10):1403-1412.
- 徐小黎,徐伟,贾克敬,*何春阳. 上海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地面沉降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69-73.
- 贾克敬,王宏,徐小黎,*何春阳. 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7):47-52.
- *何春阳,贾克敬,徐小黎,李景刚,赵媛媛.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规划方法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3):12-18.
- 贾克敬,徐小黎,*何春阳,赵媛媛. 玉树地震灾后自然生态系统损失与土地利用规划.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5):47-52.20.
- 杨洋,*何春阳,李晓兵. 基于GIS的云南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适宜性评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3):33-40.
- 赵媛媛,*何春阳,姚辉,黄庆旭,杨洋. 干旱过程对耕地自然生产功能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78-284.
- 赵媛媛,*何春阳,龚立萍,姚辉. 北京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自然生产功能损失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2009,21(7):71-78.
- 黄庆旭,*何春阳,史培军,赵媛媛,杨洋. 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景模拟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5):859-870.
- 黄庆旭,*何春阳,史培军,赵媛媛,杨洋,刘洪有. 城市扩展多尺度驱动机制分析——以北京为例. 经济地理,2009,29(5):714-721.
- 赵媛媛,*何春阳,李晓兵,黄庆旭,杨洋. 干旱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耕地自然生产潜力的综合影响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23-135.
- 李景刚,*何春阳,李晓兵. 快速城市化地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北京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33-47.
- 顾晓鹤,*何春阳,潘耀忠,李晓兵,朱文泉,朱秀芳. 基于生态风险评估的锡林河流域退化草地优化管理.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5).
- 张锦水,潘耀忠,韩立建,苏伟,何春阳. 光谱与纹理信息复合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研究. 遥感学报,2007,11(4):500-510.
- 李景刚,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潘耀忠,Ichinose Toshiaki. 基于DMSP/OLS灯光数据的快速城市化过程的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遥感学报,2007,11(1):115-126.
- 刘旭拢,*何春阳,潘耀忠,杨明川,张锦水. 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点、群样本检验与评估. 遥感学报,2006,10(3):367-372.
- 张锦水,何春阳,潘耀忠,李京. 基于SVM的多源信息复合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分类研究. 遥感学报,2006,10(1):49-57.
- 王双,*何春阳,潘耀忠,杨明川. 水资源约束下北京地区2004-2020 年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4):535-544.
- 黄庆旭,史培军,*何春阳,李晓兵. 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地理学报,2006,61(12):1299-1310.
- 岳耀杰,周洪建,王静爱,史培军,吕红峰,何春阳,严平. 生态安全条件下亚洲沙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2):131-137.
- 何春阳,李景刚,陈晋,史培军,潘耀忠,李京,卓莉,一之濑俊明. 基于夜间灯光的环渤海城市化过程研究. 地理学报,2005,60(3):409-417.
- 武永峰,*何春阳,马瑛,李京,张业利.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植被返青期遥感监测方法比较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7):724-731.
- 刘臻,宫鹏,史培军,Sasagawa T,何春阳. 基于相似度验证的自动变化探测研究.遥感学报,2005,9(5):537-543.
- 何春阳,史培军,李景刚,潘耀忠,陈晋. 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地理学报,2004,59(4):599-607.
- 何春阳,曹鑫,史培军,李京. 基于Landsat7 ETM+ 全色数据纹理和结构信息复合的城市建筑信息提取.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9):800-803.
- 李景刚,*何春阳,史培军,陈晋,辜智慧,徐伟. 近20年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变化与驱动力. 地理学报,2004,59(2):274-282.
- 梁威,*何春阳,范一大. 灾害避难行为的模拟模型研究(Ⅲ).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1):61-65.
- 何春阳,陈晋,史培军,范一大. 大都市区城市扩展模型——以北京城市扩展模拟为例. 地理学报,2003,58(2):294-304.
-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徐小黎. 北京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地理学报,2002,57(3):363-371.
- 何春阳,周海丽,于章涛,张清涛.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信息处理分析. 资源科学,2002,24(2):36-41.
- 何春阳,陈晋,史培军,于章涛. 基于CA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17):188-195.
- 王静爱,何春阳,董艳春,高玲,徐伟.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17):201-208.
- 徐小黎,史培军,何春阳. 北京和深圳城市化比较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2):221-228.
-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何春阳. 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 地理科学,2002,22(3):317-32.
- 陈云浩,史培军,李晓兵,何春阳. 城市空间热环境的遥感研究———热场结构及其演变的分形测量. 测绘学报,2002,31(4):322-326.
- 何春阳,陈晋,陈云浩,史培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混合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55-262.
-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周宇宇.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地理研究,2001,20(6):679-687.
- 陈晋,何春阳,史培军,陈云浩,马楠. 基于变化向量分析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Ⅰ)——变化阈值的确定方法. 遥感学报,2001,5(4):259-266.
- 陈晋,何春阳,卓莉. 基于变化向量分析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Ⅱ)——变化方向的确定方法. 遥感学报,2001,5(5):346-52.
- 陈晋,陈云浩,何春阳. 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植被覆盖率估算亚象元模型与应用.遥感学报,2001,5(6):415-422.
- 潘耀忠,李晓兵,何春阳. 中国土地覆盖综合分类研究--基于NOAA/AVHRR和Holdridge PE. 第四纪研究,2000,20(3):270-281.
- 何春阳,丁永建,李新. 冰川体积变化可视化研究. 冰川冻土,1999,21(2):169-175.
(*为通讯作者,含英文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