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上午,“国自然青年基金及博士后基金申报讲座与分享”交流会在生地楼180会议室举行。为落实一体两翼、京珠协同发展,此次学术论坛特别邀请了北京校区刘焱序副研究员、张凯博士、罗彬禾博士,珠海校区叶陈雷博士作申报经验分享,孙晓芹老师和党一诺老师分别作国自然青年基金和博士后基金介绍汇报。论坛由蒋卫国副部长和杜恩在教授共同主持,线上线下百余名师生参会交流。
蒋卫国副部长首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与目的,强调国自然青年基金和博士后基金对在站博士后及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重要性以及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影响,并指出学部提前谋划组织本次经验分享会,是为青年科研人员在优秀青年学者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充足时间提前准备,助力年轻人成长,未来学部会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的科研服务指导。
科研秘书孙晓芹老师和人事秘书党一诺老师分别介绍了国自然青年基金及博士后基金的申报政策和资助情况。孙晓芹老师重点讲解了往年国自然青年基金的申报条件、注意事项及学部的支持服务举措,展示了学部近八年的资助情况。党一诺老师则详细介绍了博士后基金的资助类型、评审指标,并对在站博士后可申报的各类项目做了梳理与讲解。两位老师首次联合汇报让大家全面了解了青年基金及博士后基金的申报政策和学部的全方位支持政策,希望青年科研人员能充分利用学部高水平平台和现有资源,珍惜机会,并诚邀青年才俊加入学部的博士后研究队伍。
刘焱序副研究员作题为“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写作经验交流与分享”的报告,重点突出基金撰写中的实战技巧,尤其是在项目研究内容和段落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通过自身的基金申请和评审经验,针对不同类型基金分别提出优先序依次递减的三套方案,强调了文字精修对基金成功的关键性;分享了“Writing as a reader”的理念,提醒申请者站在评审者的角度优化内容,避免常见的三大误区。刘焱序副研究员风趣的表达和实用的建议引起了参会师生的强烈共鸣。
叶陈雷博士作题为“国自然青年基金与博士后面上资助申报感受分享”的报告,从“如何开始写本子?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一视角切入,指导申请者在撰写前进行自我反思,特别强调项目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建议大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项目选题、研究链条的完整性及项目的实施方案;强调了保持科研激情和长期积累对成功申报的重要性。叶陈雷博士的报告逻辑清晰,富有哲理,启发大家从更高维度思考基金申请书的撰写。
张凯博士作题为“国自然青年基金与博士后基金申请的一点感受的报告”,报告细致入微、条理分明。围绕基金申请书的主要模块—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科学目标等,逐一详述如何构建清晰的逻辑链条;强调了“回答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从为什么选择该科学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再到预期的科学目标,层层递进,为申请者提供了实操性的写作框架;分享了个人在撰写中遇到的语言表达误区和如何通过精炼文字增强说服力的技巧。张凯博士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让参会师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高效传达信息。
罗彬禾博士作题为“浅谈青年基金申请经验”的报告,从失败的教训中总结经验,从成功的案例中提炼原则。以“讲好一个故事”为核心,建议大家通过“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能不能做”四个关键问题来构建基金申请书的顶层设计;强调了在熟悉领域深耕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挖掘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一步推动研究的延续性发展;“题原则” “摘要原则”等全套写作技巧简洁实用,为申请者提供了全面的“避坑指南”。罗彬禾博士幽默风趣的讲解,结合丰富的实例,让参会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大量实用干货。
师生互动环节,在特邀嘉宾杜恩在教授的主持下,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针对基金撰写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气氛热烈。
最后,两位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主讲人的汇报与分享,并感谢所有参会师生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是京师地理科研学术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为论坛的第10期,隶属于京师地理科研学术论坛的科研项目经验分享专题品牌,该品牌活动旨在盘活学部内部资源,挖掘项目申请经验,让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执行过程中学习成功经验,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