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地理学部起源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类;1922年学校撤部设系,其中设有史地系;1928年史地系正式分为地理系、历史系,是全国少数成立较早的地理系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进入了地理学科和地理学研究机构建设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北师大地理系全面了解国际地理发展状况,与时俱进,进入了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期。
诞生在不平凡的年代,成长于救亡图存的动乱之中,发展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下,地理师生践行“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学校传统,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恪守初心、砥砺前行。以白眉初、刘玉峰、王益崖、黄国璋、周廷儒、邹豹君、王均衡、刘培桐、傅角今、郑资约、翁文灏、谢家荣、裴文中、王竹泉、章鸿钊、杨钟健、刘衍淮、王嘉荫、卢鋈、盛叙功、殷祖英、谌亚达、杨曾威、万方祥、孙云铸、宋春青、张兰生、武吉华、王华东、李小文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躬行育人,为学科建设、改革建制提供了源源动力。
1993年,地理系改称资源与环境科学系;1997年新成立资源科学研究所;2003年组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资源学院,与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联合共建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组建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2007年获批科技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11月9日,上述院、室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