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学术年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多年来已成为我校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吸引了京区及京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参加,也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为进一步搭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加强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师生研究进展的深入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团队的发展,推进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学部定于2025年12月26-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2025年学术年会。
本次学术年会以“面向‘十五五’时期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主题,秉承“分享新发现、交流新思想、探讨新发展”的宗旨,邀请地理学领域知名专家作报告,按照不同的主题组织专题学术报告,深入交流学部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地理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深入探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途径。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5年12月26日(周五)下午 学生分会场专题报告
2025年12月27日(周六)上午 开幕式与大会主题报告
下午 教师分会场专题报告
闭幕式与颁奖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珠海校区,具体地点待定
二、主题报告
拟邀请院士和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具体内容待定。
三、专题设置
专题1:地理学科“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召集人:李小雁 周 涛 潘峰华
内 容:专题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探讨地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路径,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实施。
专题2:水土流失致灾机制与风险防控
召集人:符素华 潘成忠
内 容:水土流失灾害是从微观到宏观的链式反应,具有连锁性、累积性、突发性等特点。深入理解水土流失从渐变到突变的非线性过程是实现灾害防控的前提。本专题将围绕水土流失过程刻画与灾害风险防控开展专题研讨。
专题3:遥感智能与即时遥感
召集人:曹 彪 渠 瀛
内 容:近年来,遥感科学与技术呈现从定量化向智能化、即时化发展的趋势,本专题将组织校内外专家共同交流该领域的学术进展,研讨发展趋势。
专题4:地理大数据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陈子悦 唐 宏
内 容:地理大数据已成为洞察城市复杂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治理能力的核心驱动力。本专题旨在探讨数据驱动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动态。专题将聚焦于利用机器学习、时空建模等先进方法,从多源地理大数据中提取关于城市系统运行规律的深刻洞见。
专题5: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发展与创新
召集人:朱华晟 程 杨
内 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在利用多源、多类数据、融合多学科方法方面面临新的机遇。本专题通过交流讨论教学科研的探索实践,推动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专题6: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治理科技与学科建设
召集人:姜广辉 郭旭东 黄大全 王 佩
内 容:专题聚焦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治理科技实践与发展趋势,探讨相关科学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内容。
专题7:农业农村大数据挖掘与地理遥感科技赋能
召集人:宫阿都 朱秀芳
内 容:本专题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合作组织,邀请业内同行针对农业遥感、农业地理、粮食安全、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农业防灾减灾等内容进行交流。
专题8:重大/重点项目最新进展暨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研究
召集人:武建军 赵文武 蒋卫国
内 容:本专题聚焦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主要介绍学部新获批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科学研究设想、科学前沿研究最新进展等,同时邀请业内同行就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进行交流。
专题9:科技奖励学术分享与科研成果转化交流
召集人:效存德 阎广建 张立强 蒋卫国
内 容:本专题聚焦全重实验室评估需求、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和科研成果转化,介绍学部近期获得的科技奖励和科研成果转化流程,分享有关学术奖励成果。
专题10:区域融合与协同治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文化与人居环境创新论坛(珠海校区)
召集人:郑 重 姜 璐
内 容: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社会文化互动与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探讨跨边界人口流动、文化认同塑造、能源转型、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及韧性城市构建等议题,旨在提炼大湾区跨制度融合的独特经验与地理学解决方案,助力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专题11:地理师范生核心能力培育与实践创新(珠海校区)
召集人:于婷婷 许伟麟
内 容:在数字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及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地理教育人才需求从知识传授转向综合型(科学素养+实践+跨学科)。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探究式教学设计能力及人地协调观引领能力。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智慧,推动培养体系创新优化。
召集人:张诗语 王彦睿 薛卓妍
内 容:本专题聚焦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开放课题、学术竞赛、期刊论文等方面的科研训练经历分享与科研成果展示,突出拔尖计划科研成果,激发本科生科研兴趣,提升科研实践能力和学术素养。
“经纬探赜”研究生学术专场1: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过程、机制与调控
召集人:李佳欣 王朝阳 陈俊霖 屠文竹
内 容:本专题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的“过程、机制与调控”,系统研究从地表过程到生态系统服务、再到社会治理决策的复杂交互机理,旨在深化对人地复杂系统的理解,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
“经纬探赜”研究生学术专场2: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
召集人:谷天赐 邢玉琦 邢书宣 王 敏
内 容:立足新发展理念,深入剖析土地、生态、碳汇等核心要素的复杂互馈机制与动态协同规律。聚焦城乡融合中的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服务、粮食安全保障等议题,通过韧性评估与情景模拟,旨在为"双碳"目标下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路径。
“经纬探赜”研究生学术专场3:气候变化与地表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召集人:孔雨萧 王艳娇
内 容:本专题聚焦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及其综合影响。探讨气候变化如何驱动复杂地表过程变化以及过程对气候系统的关系反馈,深化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监测。同时关注气候变化与冰川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生态-水资源响应、地表过程对气候变化与相关风险与适应策略等内容,展示最新观测、模拟与数据驱动研究成果,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经纬探赜”研究生学术专场4 :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碳中和
召集人:柳 柽 付舒颖 刘 锐 闫逸晨
内 容:本专题聚焦两大关键议题:一是城市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聚焦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包括但不限于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网络、城市空间结构与更新治理、地缘政治关系、基础设施配置与公共服务、行为与公共健康等多维视角;二是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实践,关注碳排监测、生态碳汇与系统治理等内容。专题鼓励多尺度、多学科融合,运用多元理论与创新方法,共探“双碳”目标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论与实现路径。
“经纬探赜”研究生学术专场5 :地理空间智能建模与遥感大数据挖掘
召集人:杨 喆 肖志杰 覃笑尘 谢 天
内 容:本专题重点关注地理空间建模与遥感大数据挖掘,包括地理空间建模与应用、地理空间分析与预测、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与参数反演、地理人工智能计算与遥感大数据挖掘、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等研究。
四、会议学术指导委员会
主 任:傅伯杰
副主任:李小雁
委 员:(按姓氏笔画)
王 桥 史培军 朱华晟 苏 筠 宋长青 张科利 陈 晋
武建军 周尚意 赵文武 效存德 蒋卫国 程昌秀
五、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李小雁 蒋卫国
委 员/召集人:(按姓氏笔画)
于婷婷 王 佩 王彦睿 王艳娇 王 敏 王朝阳 孔雨萧
石月婵 付舒颖 邢书宣 邢玉琦 朱华晟 朱秀芳 刘 锐
闫逸晨 许伟麟 李佳欣 杨 喆 肖志杰 谷天赐 张立强
张 红 张诗语 陈子悦 陈俊霖 陈蓉蓉 武建军 周 涛
郑 重 赵文武 柳 柽 姜 璐 姜广辉 宫阿都 徐 洪
郭旭东 效存德 唐 宏 黄大全 曹 彪 符素华 阎广建
渠 瀛 屠文竹 董孝斌 覃笑尘 程 杨 谢 天 潘成忠
潘峰华 薛卓妍 吴云峰
六、会议赞助
为更好地搭建此次会议的交流平台,促进与各参会单位的沟通与互动,本次会议面向行业内各单位进行招展。具体展览方式请于2025年12月15日前联系会务人员。
七、会务联系人
张英:010-58805832 zy81@bnu.edu.cn
孙晓芹:010-58804325 sunxiaoqin@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