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跨学科研究视角
2025年10月17-20日 · 中国西安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地理学强调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的有机结合,是应对当前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深化地理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深度及其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研究成为推动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方向。2025年地理学与可持续性国际学术会议聚焦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解决复杂地理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中的应用,旨在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地理学与可持续性相关领域的融合创新。欢迎全球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会!
一、组织单位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学与可持续性”专业委员会
协办:《地理学与可持续性(英文)》、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二、科学委员会
1、主席:
傅伯杰、李晓兵、陈发虎、Michael Meadows、Nathalie Lemarchand
2、委员:(以名字首字母为序)
Barbaros Gönençgil(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
吴炳方(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Brett Bryan(澳大利亚迪肯大学)
宋长青(北京师范大学)
Chansheng He(美国西密歇根大学)
David Eldridge(澳大利亚西南威尔士大学)
薛德升(中山大学)
孙福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
郑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Jianguo Liu(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
黄建平(兰州大学)
Jorge Rocha(葡萄牙里斯本大学)
刘俊国(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Keith Ronald Skene(英国邓迪大学)
Mei-Po Kwan(香港中文大学)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
冯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何书金(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李小雁(北京师范大学)
Ya Ping Wang(陕西师范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王艳芬(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扬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北大学)
王仰麟(北京大学/山西大学)
刘彦随(河南大学)
吕永龙(厦门大学)
周正朝(陕西师范大学)
董治宝(陕西师范大学)
* 持续更新中……
三、组织委员会
1、主任:
孙福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董治宝(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李小雁(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
2、秘书长:
王云博(陕西师范大学)
王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执行秘书长)
赵文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学与可持续性”专业委员会主席)
3、副秘书长:
王帅(北京师范大学)
梁伟(陕西师范大学)
4、委员:
郑海博(陕西师范大学)
李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学与可持续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淑荣(北京师范大学)
刘焱序(北京师范大学)
王浩(陕西师范大学)
焦磊(陕西师范大学)
刘宪锋(陕西师范大学)
王宁(陕西师范大学)
张萱子(中国地理学会)
四、大会报告人
* 以名字首字母为序
五、日程安排
10月17日:报到
10月18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及特邀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
10月19日:上午:分会场报告;下午:特邀报告及闭幕式
10月20日:野外考察
六、会议语言:英语
七、重要时间节点
提交分会场提案:3月31日前
提交摘要:8月31日前
早期优惠注册:4月10日-8月10日
标准注册:8月11日-10月10日
会议时间:10月17-20日
八、注册费
早期优惠注册:普通参会者:1800元 (260 USD),学生:1200元 (180 USD)
标准注册及现场注册:普通参会者:2300元 (360 USD),学生:1800元 (260 USD)注:8月31日前申请退款的,退还全部注册费;8月31日(含)后申请退款的,不再退费。
九、征集分会场专题
欢迎提交关于大会主题“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跨学科研究视角”相关的分会场专题提案。请在大会官网提交,需要填写专题名称、召集人信息、简要介绍如主题、内容、目标和要求。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地理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理大数据与模型等。
提交专题截止日期:2025年3月31日
十、联系我们
会务邮箱:geosus2025@bnu.edu.cn
联系人:杜老师(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