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一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韦祎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朱华晟 | 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创新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短视频技术为例 | 
| 2 | 鄭松濤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朱华晟 | 国际贸易与投资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基于珠三角的时空分析 | 
| 3 | 宋妮珂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朱华晟 |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 
| 4 | 张馨月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张萌萌 | 基于大数据的北京市多层交通网络构建与居民出行特征研究 | 
| 5 | 李奕淇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戴特奇 | 考虑流动的共享单车使用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 
| 6 | 吐玛丽斯·吐依洪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戴特奇 | 疫情背景下中国民航运输网络的时空变化研究 | 
| 7 | 合斯来提努尔·阿力甫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戴特奇 | 印度交通优势度评价及其格局演变研究 | 
| 8 | 郭冠池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陶遂 | 探究智慧出行背景下的交通劣势及影响因素:以北京为例 | 
| 9 | 董楷中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陶遂 | 澳门轻轨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同性及影响分析 | 
| 人文二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王欣怡 | 资源环境科学 | 李强 | 考虑人口结构变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适老性研究 | 
| 2 | 王艺锦 | 地理信息科学 | 黄庆旭 | 基于GEE平台的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评估 | 
| 3 | 刘茗哲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黄庆旭 | 城市扩展正在蚕食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吗——来自2500余个自然保护区的全面分析 | 
| 4 | 胥浩然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黄庆旭 | 老龄化背景下归因于PM2.5的死亡评估研究:健康成本视角的经济分析 | 
| 5 | 李童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蒋华雄 | 中国城市水灾应急能力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 
| 6 | 黄卓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蒋华雄 | 青藏高原地区交通服务质量对交通出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构型理论视角 | 
| 7 | 李振浩 | 地理信息科学 | 房德琳 | 京津冀城市群水代谢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研究 | 
| 8 | 陆轩慧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房德琳 | 中国省际贸易隐含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 
| 9 | 孙璐娜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房德琳 | 区域生态系统景观美学服务功能评价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 
| 10 | 段靖楠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张华 | 基于自然增长的中国人口分布预测 | 
| 人文三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彭晓阳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程杨 | 2012-2022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 2 | 胡心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程杨 | 珠穆朗玛国际和平公园潜在建设区域识别研究 | 
| 3 | 王雨琦 | 地理信息科学 | 陶卓霖 |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家庭子女就学社会分异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 
| 4 | 钟倩瑜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陶卓霖 | 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失配格局及其对住房价格的非线性影响 | 
| 5 | 林建誠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周尚意 | 以地名恢复澳门城市拓展过程的探索 | 
| 6 | 李怡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宋金平 | 大都市社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时空演化与居民满意度评价 | 
| 7 | 蔡雅涵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潘峰华 | 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苹果产业链概念股企业动态演变研究 | 
| 8 | 孙新坤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潘峰华 | 全球金融网络和生产网络视角下的新势力新能源车企融资历程和生产布局研究——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例 | 
| 9 | 章文洁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潘峰华 | 全球金融网络中的中国企业国际市场扩张机遇与风险——以瑞幸咖啡为例 | 
| 地信一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孙子芸 | 地理信息科学 | 高培超 | 中国受干扰林地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 
| 2 | 张晨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高培超 | 1970-2020年东北地区极端气温趋势变化以及空间差异 | 
| 3 | 张师玮 | 地理信息科学 | 高培超 |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人居复杂性分析——以公园城市成都为例 | 
| 4 | 王可昕 | 地理信息科学 | 穆望舒 | 洪灾避难场所选址的空间优化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 | 
| 5 | 程思琪 | 地理信息科学 | 穆望舒 | 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绿道选址研究 | 
| 6 | 白钰弘 | 地理信息科学 | 穆望舒 | 考虑人体舒适度的城市社区树木分布优化 | 
| 7 | 韩潇阳 | 地理信息科学 | 叶思菁 | 江苏省土壤质量对耕地产能的影响特征研究 | 
| 8 | 李冀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叶思菁 | 200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 
| 9 | 宋阳光 | 地理信息科学 | 沈石 | 未来气候下长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响应 | 
| 10 | 杨欣悦 | 地理信息科学 | 王国成 | 全球变暖情景下我国北方天然草地全剖面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 
| 11 | 张潇丹 | 地理信息科学 | 宋长青 | 基于气候网络的全球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遥相关研究 | 
| 地信二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孙照格 | 地理信息科学 | 谢先红 | 黄土高原植被变绿背景下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演变与归因研究 | 
| 2 | 林桔汝 | 地理信息科学 | 唐宏 | 基于轨迹先验的城市道路行程时间估计 | 
| 3 | 包永川 | 地理信息科学 | 唐宏 | 中国建筑物屋顶遥感产品(CBRA)质量评估及提升 | 
| 4 | 赵隅榆 | 地理信息科学 | 唐宏 | 基于图像风格迁移和增量学习的灾后倒塌建筑物快速识别方法 | 
| 5 | 童创路 | 地理信息科学 | 董卫华 | 空间距离对新冠疫情风险感知影响的研究 | 
| 6 | 尹梦佳 | 地理信息科学 | 蒋卫国 | 中法典型湿地城市的湿地水网密度与连通性对比分析研究 | 
| 7 | 刘逸卓 | 地理信息科学 | 武建军 | 京津冀地区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 8 | 宋辰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赵晗萍 | 基于复杂网络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植被变化的分析 | 
| 9 | 朱彦冰 | 地理信息科学 | 穆西晗 | 图像分辨率对叶面积指数多种间接测量方法的影响分析 | 
| 10 | 方佳妮 | 地理信息科学 | 程昌秀 | 未来温升情景和CO2施肥效应对全球大豆单产的影响 | 
| 地信三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陈丹淞 | 资源环境科学 | 谢东辉 | 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单木分割方法对比与分析研究 | 
| 2 | 肖畅 | 资源环境科学 | 朱秀芳 | 浙江省安吉县中华鬣羚栖息地变迁研究 | 
| 3 | 刘铠境 | 地理信息科学 | 程洁 | 快速城镇化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分析——以雄安为例 | 
| 4 | 龙泓宇 | 地理信息科学 | 崔喜红 | 基于深度学习的铁路路基GPR剖面翻浆冒泥识别研究 | 
| 5 | 巫敏 | 地理信息科学 | 蒋玲梅 | 1978-2023年长时间序列被动微波传感器亮温一致性订正研究 | 
| 6 | 王昳宁 | 地理信息科学 | 蒋玲梅 | 基于国产卫星的雪灾监测与评估——以东北地区为例 | 
| 7 | 吕鑫悦 | 地理信息科学 | 江波 | 多源数据估算地表净辐射的算法研究——以GAM模型为例 | 
| 8 | 尹佳佳 | 地理信息科学 | 焦子锑 | 智能手机获取植被表观聚集指数的方法初探 | 
| 9 | 黎成航 | 地理信息科学 | 刘志刚 | 塔基多角度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观测系统开发与角度效应分析 | 
| 10 | 李安祺 | 资源环境科学 | 陈晋 | 小样本场景下地块级水稻产量估算模型构建与应用 | 
| 自然一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宋高歌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谭利华 | 基于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沉积环境分析——以蒙东-松嫩黑土亚区及周边区域为例 | 
| 2 | 焦子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于德永 | 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关系分析——以通州主城区为例 | 
| 3 | 袁嘉露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刘志锋 | 呼包鄂榆地区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 | 
| 4 | 马睿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杨扬 | 东北黑土区典型坡面有机碳空间分布与模拟 | 
| 5 | 吕桐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薛宝林 | 北方生态脆弱区小流域水量水质联合模拟研究 | 
| 6 | 吴谨诚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刘焱序 | 全球草地恢复力评估及其影响机理探究 | 
| 7 | 曹力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张科利 | 坝上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侵蚀的响应 | 
| 8 | 谯治蛟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叶瑜 | 1990—202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分析 | 
| 9 | 成子豪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谭利华 | 东北黑土区典型区域表层土壤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 10 | 侯璐 | 地理信息科学 | 张卓栋 | 坝上农牧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制图及储量估算方法研究 | 
| 11 | 宋艺华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张卓栋 | 坝上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 
| 12 | 高舒然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张卓栋 | 基于土壤粒度与磁学性质制图的农牧交错带土壤景观演化解析 | 
| 自然二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侯玥曼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王帅 | 基于单作物系数法的黄河流域作物需水时空格局分析 | 
| 2 | 尹伊静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岳耀杰 | 基于EM-DAT数据库的中国1924-2023年自然灾害时空格局研究 | 
| 3 | 于喆桐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张通 | 格陵兰冰盖融水对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影响分析 | 
| 4 | 胡伟豪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李长嘉 | 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黑土坡面浅沟侵蚀量化研究 | 
| 5 | 张高正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李长嘉 | 黑土坡面侵蚀过程与水动力学机制研究 | 
| 6 | 张宇欣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殷水清 | 中国大陆地区次降雨特征及分区 | 
| 7 | 宋文哲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殷水清 | 基于气象数据验证二十四节气农谚合理性 | 
| 8 | 郑芷含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效存德 | 河西走廊水资源系统恢复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 
| 9 | 李新美 | 资源环境科学 | 王瑛 | 河北省主要城区内涝分布特征研究及对策 | 
| 10 | 吴晨雅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王瑛 | 23.7河北暴雨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 
| 11 | 陈子洛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杨静 | 华北地区极端降水在NEX-GDDP-CMIP6中的历史模拟能力评估及未来预估 | 
| 资源组 | ||||
| 答辩序号 | 答辩人 | 答辩人专业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 1 | 俞纪先 | 资源环境科学 | 龚吉蕊 | 农光复合系统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 
| 2 | 韦倩云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龚吉蕊 | 干旱对内蒙古草地光合碳分配的影响 | 
| 3 | 吴逸南 | 资源环境科学 | 董满宇 | 探究环境因子与观鸟活动的关系——以北京为例 | 
| 4 | 刘力郡 | 资源环境科学 | 王佩 | 基于无人机的北方半干旱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地表温度监测及其微气候效应分析 | 
| 5 | 宫长硕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王雪超 |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农产品碳足迹评估及优化模拟研究——以海南省“琼中绿橙”为例 | 
| 6 | 朴玉玲 | 资源环境科学 | 田玉强 | 内蒙古草原群落优势物种及土壤C\N\P元素计量特征 | 
| 7 | 雷頔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金建君 |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农户生计资本对其主观福祉的影响 | 
| 8 | 余淇文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董孝斌 | 碳票设计、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以海南省琼中县为例 | 
| 9 | 汪文惠 | 资源环境科学 | 杨晓帆 | 荒漠区光伏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库布齐沙漠为例 | 
| 10 | 张蕴凯 | 资源环境科学 | 曹红斌 | 中国不同地区PM2.5载带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的差异分析 | 
| 11 | 宋艺佳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黄永梅 |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地理空间分异特征 | 
| 12 | 王佳瑞 | 资源环境科学 | 黄永梅 | 青藏高原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的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特征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