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资源科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六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10-05   |  浏览次数:

2022年9月25下午,资源科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六期—“极端事件对地表过程和碳循环的深远影响”成功举办。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金章东研究员为主讲嘉宾,由李小雁教授主持,杨晓帆教授和江源教授,以及学部内外70余名学生参会。讲座为线上和线下会议同时进行。

金章东研究员讲座截图

极端事件是指包括台风、洪水、野火和地震等极端、高强度事件,对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极端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季风区,夏季风强弱变化导致季节性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深刻地影响区域地表过程和碳循环。

金章东老师在报告中系统地介绍了地震这种极端事件对地表径流、河流泥沙、颗粒物质沉积及碳循环过程的影响。首先,他详细地对比了2008年汶川地震事件发生前后岷江、沱江和涪江流域河川径流及悬浮和沉积颗粒物质的变化,阐述了水库沉积物磁化率对其沉积过程的指示作用,揭示了地震产生的滑坡堆积物质运移过程及其对河流颗粒物质沉积的影响。其次,对于地震对河流颗粒有机碳的影响,他指出地震发生后岷江、沱江和涪江流域河流颗粒有机碳显著增加,其中40%左右颗粒有机碳可能被氧化,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60%左右颗粒有机碳被沉积埋藏,表明地震的发生增加了河流沉积通量和有机碳的埋藏速率,促进了区域的碳汇过程。

介绍汶川地震对地表过程影响

讲座最后,李小雁老师、杨晓帆老师、江源老师及参会同学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与金章东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针对同学们提问的地震前后河流有机碳沉积过程、沉积物磁化率测定及河流湖泊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等问题,金老师细心向大家进行了解答。通过此次讲座,与会师生对极端事件与地表过程及碳循环关系研究有了深入认识,也从学科交叉方面受到很多启发,讲座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