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精神,挖掘科学研究潜力,促进学术创新交流,由地理科学学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和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地理科学学部地表综合党支部、研究生第十三和十四党支部承办的第二届陆地表层综合分析与模拟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竞赛活动,于2022年10月8日上午在京师科技大厦B座628和726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共有26名研究生报名参加。根据选手参赛题目,分为“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与预测”“气候变化与生态水文过程”和“陆地表层过程综合方法分析”四个会场,由刘焱序老师、郭彦老师主持并在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出席活动的专家评委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戴尔阜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冯喆副教授以及地理科学学部的李琰、刘焱序、叶思菁、郭彦、张通、郭兰兰、丁婧祎等多位老师。
第一分会场——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分会场—— 土地利用变化与预测
第三分会场 ——气候变化与生态水文过程
第四分会场——陆地表层过程综合方法分析
各位参赛选手准备充分、阐述清晰、观点明确,对研究的亮点和不足都进行了深刻讨论。评委老师们对同学们的学术研究能力进行了肯定,同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点评,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活跃。
经过严格专业的评审,最终得出比赛结果,陈鹏等2位同学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祝一诺等5位同学获得二等奖,訾双双等8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刘霞等11位同学获得优秀奖。
2022年陆地表层综合分析与模拟研究生学术竞赛获奖名单
奖项 |
姓名 |
单位 |
题目 |
一等奖 |
陈鹏 |
陆发院 |
1987-2017年间中国绿洲的可用水量逐渐减少 |
高志博 |
地表国重 |
积云辐射参数化对中国东部气温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
二等奖 |
祝一诺 |
陆发院 |
近三十年来中国总水体和人工水体的面积变化研究 |
王晨旭 |
陆发院 |
规划基于水约束的生态恢复模式以提高旱地景观可持续性 |
|
宋佳熙 |
陆发院 |
全球复合土壤-大气干旱事件的时空特征及演变分析 |
|
张宇航 |
陆发院 |
基于分位数回归森林的近实时卫星遥感降水估计的概率后处理 |
|
宋帅峰 |
地表国重 |
遴选适用于东亚地区未来动力降尺度的最优模式 |
|
三等奖 |
訾双双 |
陆发院 |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中国干旱区作物的灌溉效应 |
蔡清楠 |
数据中心 |
中国空气污染的社会脆弱性评估 |
|
韩宇 |
陆发院 |
基于水相关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投资支持的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空间配置 |
|
林惠清 |
陆发院 |
基于203个FLUXNET站点的不同植被感热和潜热通量分配差异及其时空分异 |
|
高怡凡 |
数据中心 |
基于城市综合实力引力模型的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变化多情景模拟 |
|
张棋 |
陆发院 |
自然条件下中国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的时空特征 |
|
罗能 |
地表国重 |
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动力降尺度模拟和预估中国极端降水 |
|
张疋亥 |
陆发院 |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的不确定性研究 |
|
优秀奖 |
刘霞 |
地表国重 |
青藏高原东部近30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驱动因素 |
周文心 |
陆发院 |
中国旱区主要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时空演变格局的驱动因素 |
|
胡宇霞 |
陆发院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驱动机制探究:以西辽河流域为例 |
|
王云飞 |
陆发院 |
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格局变化 |
|
张文娟 |
陆发院 |
长白山区东方红泥炭沼泽近现代碳累积速率研究 |
|
孙汇颖 |
陆发院 |
基于过去和未来的中国农业旱涝灾害风险动态评估 |
|
闫沐秋 |
地表国重 |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延伸期预报技巧的年际差异及其与ENSO的关系 |
|
刘振威 |
陆发院 |
六种卫星两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精度评估 |
|
王雪雁 |
陆发院 |
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卫星过火面积产品探测林火的能力评估 |
|
杨帆 |
陆发院 |
巢湖水-气界面N2O通量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
朱娈譞 |
地表国重 |
影响中国霜日和无霜期变化的主要因素 |
第一、二分会场合影
第三、四分会场合影
会后,评委老师们充分肯定了本次竞赛的赛事安排和参赛选手的优秀表现,同时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进取。本次学术论坛竞赛加强了各单位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为活跃学术研究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学生的成果展示与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