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2022年学术年会顺利开幕,本次年会采用腾讯线上会议的方式,通过B站和寇享直播,在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同步举行。年会以“百廿地理 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交流新思想、分享新发现、谋划新发展、探讨新方向”为宗旨,分为大会主题报告、分会专题报告以及墙报展示交流三部分,会期连续5天。学部名誉部长傅伯杰院士、部长宋长青教授、党委书记苏筠教授、学部其他领导和师生以及来自校内外其他单位专家学者5000多人通过线上参加会议。学部副部长蒋卫国教授主持开幕式及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主题报告嘉宾合影
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宋长青教授致开幕词,他表示,自2016年学部成立以来,学术年会已连续第六年举办,逐渐在校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走过了120年的光辉历程,学部自成立以来,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地理科学学部在新一轮一流地理学科建设征途上,跟随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转型发展,将面向未来培养一流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扎实深入科研,同时以产品化、精致化、针对化为宗旨做好社会服务,使地理学科发扬光大,期望未来在地理学后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突破以及社会应用实践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傅伯杰院士作了题为“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出发,梳理了可持续发展的历程以及“人类世”阶段面临的众多资源、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该建立“安全公正空间”来解决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发展难题。傅院士表示,新时代地理学要有新方法、新数据、新目标、新主题和新范式,要推动综合地理学学科布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化重点区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研究,要加强全球性问题研究,提升中国话语权。最后,傅院士通过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的两个研究案例,强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问题的金钥匙”。他表示,地理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科学的历史任务,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将使我们对于未来世界、未来环境和未来经济发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傅伯杰院士作主题报告
王桥院士作了题为“环境遥感分析——以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为例”的主题报告。报告从环境遥感分析、黑臭水体及其遥感特征、遥感识别、遥感分级、遥感监测等方面展开。王桥院士指出,黑臭水体整治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当前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模型包含的单波段法、差值指数法、斜率指数法和比值指数法均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差,而本研究中发展的基于遥感分析的黑臭水体遥感识别与分析系列方法,可以实现普适性、稳定性的提取。该方法在环境部、住建部及50多个城市得到了成功应用,为形成我国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王桥院士作主题报告
史培军教授作了题为“青藏高原缺氧健康风险科考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地表氧含量的概念界定和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展开,通过野外科考测量及氧含量监测观测点数据,课题组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空间差异,探究了氧含量与海拔、气温、辐射条件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同时,课题组通过对短居人群、实验动物、牦牛的健康监测,发现了高原缺氧(低氧)对人对家畜产生的一系列健康损伤。史教授提出,该研究揭示了“地理环境多因素-地表含氧量-慢性高原病发病”的影响链条,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碳储-碳汇-生态产氧-氧含量-人畜健康风险-风险防范”的全链条研究。
史培军教授作主题报告
刘宝元教授作了题为“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的主题报告。刘教授指出,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和国土安全屏障,但在近几十年的调查与监测中,课题组却发现了严重的土壤侵蚀状况。在此背景下,课题组基于中国土壤侵蚀模型,构建了开源、自主、通用的土壤侵蚀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发布的平台,计算出了青藏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识别出了侵蚀严重区域。刘教授提出,当前青藏高原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在于暖湿化趋势下水土流失风险加剧、针对性水土保持措施不足以及局部地区人-畜-兽扰动较大,因此未来应建立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监测网络,研发高寒区水土保持新技术,加强水土流失重点区治理并加大监管力度。
刘宝元教授作主题报告
宋长青教授作了题为“复杂地理系统认知”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地理学面临的新挑战、地理系统的产生与演化、地理系统的特征以及复杂地理系统认知等四个方面展开。他提出,当前地理学面临“基本理论”、“前沿挑战”、“社会实践”以及“认知挑战”这四方面的问题。而随着地球系统的不断演化,陆地表层人地系统逐渐复杂化,这其中的复杂性又包含了地理逻辑多向性、分析手段多样性、作用机制多重性等八个特征。宋教授指出,复杂地理系统的特征包含“生命-整体-自我”的本体特征以及“非线性-结构-功能”的演化特征。只有更好地了解复杂系统的“行为”特征,才能更好地解决系统的一系列问题。
宋长青教授作主题报告
五位专家的报告围绕年会主题,立足学科发展,聚焦前沿问题,响应国家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环境遥感分析、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复杂地理系统认知等多方面与听众深入交流,不仅分享了研究的新发现,探讨了学科的新发展,更指明了学术的新方向,启发更多的地理人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不断领悟、践行、创新。
本次学术年会设立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三极’变化与自然灾害”、“环境健康与全球变化”、“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课题学术交流”、“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青藏科考中的人文地理学问题”、“地理智能计算与应用”、“遥感信息提取与应用”等9个教师专题分会,以及“土地科学——诊断、模拟与影响”、“遥感大数据与地理信息智能挖掘”2个研究生学术专场和 “科研训练与学术能力提升” 1个本科生学术专场,共交流口头报告112个,其中来自兄弟院系及校外单位的特邀报告6个,学部教师报告58个,学生报告48个。大会还设立了优秀成果墙报展示交流模块,共有41幅学部师生学术研究成果通过海报展示。大会为作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设立了“最佳报告奖”、“优秀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过去六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学术年会已成为我校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了校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参加,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科百廿华诞之际,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的地理人共襄盛会,回顾了学科发展历史,展望了学科发展前景,探索了学科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坚定了育人和强国的使命,增强了推动地理学发展的信心。
在地理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新征程上,地理科学学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地理学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术年会将继续以建设地理学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为使命,坚守初心,面向未来,努力做学科建设的助推器,为地理学走向世界贡献北师大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