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合国减灾署署长Robert Glasser先生一行访问我校并在我校成功举办报告会。5月12日,联合国减灾署官网对署长此行报道http://www.unisdr.org/archive/53044,现原文翻译如下: 2017年5月12日,联合国减灾署北京报道]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合国减灾署署长Robert Glasser先生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并做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敦促中国的年轻学者们要拥有利用科技拯救生命、保护生计、减轻灾害破坏的‘崇高’追求。 Robert Glasser先生还在报告中呼吁学生们要通过科学证据,并以此影响政策和行动,从而防止和减少灾害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在向100多名学生解读《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时,Glasser先生说:“我建议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可以将进行研究工作并在减灾活动中帮助拯救生命作为最崇高的追求”。
他同时向年轻又雄心勃勃的 "仙台一代"科学家们强调了跨越研究领域的重要,他说: "我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之一,就是强调采取多学科的方法来发展减灾方案。特别在社区一级, 要想实现更强的灾难恢复力需要传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努力。” 报告会结束后,Glasser先生代表减灾署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声明。声明里其中一项合作内容为减灾署与北师大共同组织第二届亚洲减灾科技大会,大会拟于2018年4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查亚洲的《全球减轻灾害风险科学和技术路线图》执行情况,该路线图于2016年由国际社会共同通过。会议结果还将有助于形成由减灾署与蒙古政府联合举办、拟于2018年7月在乌兰巴托举行的亚洲减灾部长级会议的方案。 在演讲之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与Glasser先生会面,董校长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在减灾领域拥有‘远大抱负’。他说:“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建立了很好的灾害风险管理、环境、生态以及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体系,然而, 我们希望做更多的事,即帮助中国拯救生命,同时对整个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Glasser先生说, 鉴于世界在预防和减少灾害风险和损失方面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尤其是来自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 这种雄心 "极其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该校拥有2.5万名学生,其中包括1.5万名研究生。该校也是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依托单位,研究院拥有82名减灾领域高水平的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目前担任联合国减灾署亚洲科技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秘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减轻灾害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杨赛霓教授。 仙台框架是国际社会2015年所通过的一项内容广泛、跨越15年时间的协议,框架旨在寻求风险的解决之道,借以遏制全球灾害对生命损失、受影响人数和经济损失等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该框架十分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并希望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实现以上目标。 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也将是“2017年全球减轻灾害风险论坛”的重要议题,论坛拟于本年度5月22-26日举行,届时数以千计的代表将齐聚墨西哥坎昆参加会议。 Glasser先生此次访华恰逢中国举行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他在活动中对周四在新疆地震中丧生八人的灾难表示哀悼, 并称赞中国在控制经济损失上的努力。
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昨天的地震提醒人们, 中国是全球灾害易发国之一, 但中国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灾害应对和处理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中国已经采取了减轻灾害损失的全球方案,即仙台减灾框架,同时设定了灾害经济损失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3% 的目标,这一举措可谓独一无二。” 中国的国家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纪念日, 在这场地震中共有68712人死亡, 17912 人失踪。中国占有世界7% 的陆地, 但发生在中国陆地上的地震却占世界地震记录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