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2017年度总结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7-12-22   |  浏览次数:
  

20171221日上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2014CB954300)” 2017年度总结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傅伯杰院士、刘纪远研究员、侯向阳研究员和江源教授等项目专家组专家和项目首席科学家邬建国教授、课题负责人何春阳教授、张庆云研究员等近50人参加了会议。刘纪远研究员主持了会议。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总结会开始前,邬建国教授首先致辞。他对与会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项目组成员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刘纪远研究员主持会议



 张庆云研究员汇报第一课题成果



何春阳教授汇报第二课题成果



 邬建国教授汇报第三课题成果

 

随后,第一课题负责人张庆云研究员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模拟、多模式动力降尺度未来情景预估模拟和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不确定性模拟三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展。第二课题负责人何春阳教授从课题的定位出发,围绕“如何在景观和区域尺度上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归纳总结了课题的具体进展。第三课题负责人邬建国教授结合研究框架,展示了课题在区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情景下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和土地系统空间格局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项目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专家们肯定了各课题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专家们建议项目在后期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加强交流与整合,争取取得标志性创新成果,以优异成绩结题。

最后,邬建国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项目在20188月即将结题。项目参加成员应相互配合,共享资源、数据和理念,努力凝练和整合课题成果,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2014CB954300)”2014年正式启动。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主持,主要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项目设置三个课题,邬建国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兼第三课题“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可持续性范式”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庆云教授担任第一课题区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定量关系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担任第二课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关系模型”负责人。项目以可持续性科学为主要依据,以有序人类活动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地观测和模型模拟为主要手段,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定量关系,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影响,建立气候变化-有序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提出景观及区域尺度上人类适应全球变化的综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