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真实的科研实践活动中拓展地理学知识,提高中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潜质,8月25日-26日,地理科学学部组织来自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地理学科共同体“科研项目导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的20多名学员赴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市鹤山农场的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九三土壤侵蚀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野外科研实践活动。
8月25日上午全体学生赴试验站所在地的鹤山农场第一作业区,实地参观了现代化的农机装备,了解了农业生产的翻耕、起垄、施肥、播种、中耕和收获等所用农机具及流程,并实地观察了玉米、大豆和高粱的生长情况。
随后,全体学生赴鹤山农场数字农业中心,参观了农场的精准农业项目,了解了田间物联网数据信息采集、农业处方图类型和作用、农机作业调度等,对未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8月25日下午,全体学生在试验站院内学习无人机操控、航线规划及航拍正射影像。
8月26日-28日,全体学生在九三水土保持试验站,分三组开展了飞机航拍土地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试验,并参观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通过实践收集第一手数据并整理分析,完成了鹤北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报告和土壤侵蚀对植株生长的研究报告,深刻理解了黑土地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和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过程,土壤侵蚀的发生和治理,也感触到了北大荒精神,促进了他们对地理学的深层理解,同学们都表示收获丰富。试验站所在地的鹤山农场对此次中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也是校地合作的一种良好形式。
此次访学活动由地理学部地理学科共同体秘书长董孝斌老师带队,张卓栋、刘刚、陈波三位老师指导,博士生成汉铨,硕士生张银铜和陈燕妮担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