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心2025年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5-11-26   |  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23日,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心2025年度学术研讨会在京师大厦第6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师范大学的70余名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3位特邀嘉宾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5位教师博士后及1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刘绍民教授致辞拉开序幕,徐同仁教授、王佩教授、曹潇元石芳忠老师分阶段主持会议。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刘良云研究员率先带来SIF估算GPP的辐射传输与生理机制研究”学术报告,解析了生态系统功能参数与植被生产力的关联机制;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陈圆圆研究员以信号即量:碳寻大模型开启端到端感知新范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碳汇核算领域的创新应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余开亮研究员分享了以博弈论视角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研究思路。随后,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院刘绍民教授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最新成果与进展;胡霞教授和曹潇元老师分别作了“青藏高原热喀斯特土壤三维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素迁移的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的学术报告,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深度。


特邀专家报告


中心老师报告


下午的报告围绕寒旱区生态水文、遥感技术应用等方向展开来自研究中心邓元红博士Soil outweighs species richness in enhancing alpine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temporal stability under climate change为题,揭示了土壤因子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韦家兴博士以“物理约束机器学习驱动的智能化遥感蒸散发模型构建与验证”,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蒸散发遥感估算领域的前沿应用;张文浩、张子凡、郭仕侗、明文婷、韩一萱、郭仁杰、景海波、汪鉴诚、王睿哲、马巨龙10位硕博士研究生也依次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汇报,内容涵盖机理分析方法应用等多个维度为参会者呈现了生态水文与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交叉融合的前沿进展。现场的各位老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中心博研究生报告


师生讨论


最后,刘绍民教授在总结中回顾了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肯定了本次会议在成果展示、思想碰撞、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并寄语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再创佳绩。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生态水文与水资源中心老师、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科研进展、获取专业指导的机会,并进一步促进了学术合作与思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