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地理实践力野外训练营第一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8-11-23   |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17日-18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在北京市昌平区碓臼峪为中学地理教师成功举办了地理实践力野外训练活动。此次实习的学员是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30位中学地理教师,刘慧平、邱维理和朱青3位老师主讲,并有6名研究生担任助教。地理科学学部常务副部长吴云峰老师和北京四中地理特级教师李京燕老师亦全程参与。

第一期野外训练营全体成员 

        在为期两天的野外实践活动中,学员们不仅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了系统考察与综合分析,而且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考察内容的记录与表达,实现了地理野外实践的能力综合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整体培养,达到了预期目标。

        自然地理方面,学员们重点考察了泰陵村至碓臼峪沿途不同时代的岩层、主要地质构造、河流沉积与地貌类型等,分析了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其与地质、地貌演变历史的关系,探讨了古今人类对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利用策略。考察过程中,贯穿着各种野外实践能力的训练,包括基础图像(地形图、地质图、遥感影像)分析与应用、野外定位、产状测量与构造分析、岩石鉴别、沉积特征与地貌成因分析、现象描述和记录规范、剖面示意图绘制、现象时空关系分析等。 

邱维理老师讲解地质露头剖面的观察与分析 

学员们观察碓臼峪河流沉积剖面特征 

        人文地理方面,学员们围绕着区域人地关系与经济发展的主题,基于人地系统“四层一体”分析方法,重点进行村庄功能用地、村民收入来源、人口构成、自然要素影响、社会因素影响等方面的考察,全体学员在初步了解沿线各村落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5个组对不同村落分别进行了调查。通过所得资料,刻画实习地区的发展变化及其差异,并分析、思考深层次的原因。在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的同时,还针对地理尺度、线路设计、景观观察、资料记录以及分析评价等野外实践技能进行训练。 

朱青老师布置人文地理访谈任务 

锥石口村调查组                麻峪房村调查组 

泰陵村调查组                碓臼峪村调查1组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信息时代的中学地理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为本次实习设计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环节包括野外考察过程中的手机电子地图存点与航迹保存、手机数据导出与成图、基于DEM数据生成等高线图、多波段遥感影像合成、野外考察与地理分析综合制图等,并要求学员们在最终完成的野外实习报告中,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记录、资料整理与成果表达中。这些具体操作有助于锻炼学员们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和记录野外观测数据、使用遥感影像判读地理要素、使用工具软件分析地理要素、制作规范地图并进行可视化输出的能力。 

刘慧平老师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学员们在助教帮助下进行地理信息技术实际操作练习

        在本次地理实践力野外训练营闭营仪式上,吴云峰副部长发表了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想。他指出,地理学科是一门能够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如何发挥地理学科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不仅中学地理老师要思考,北师大地理学作为一流学科也要为中学地理教育的进步做出努力。李京燕老师作为特聘顾问,希望全体学员把实习期间从主讲老师身上所感受到的敬业精神,从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种子”作用,带动所在学校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探索提升自身以及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新途径。

吴云峰副部长讲话                李京燕老师讲话

        两天紧张而充实的野外考察结束了,全体学员收获满满:有人因澄清了困惑自己多年的地质现象而感到高兴;也有人感叹深度访谈让自己看到了与外表不一样的京郊农村。大家感谢邱老师、刘老师、朱老师有温度、有激情、有情怀、专业化的引领,让各位中学地理老师又充满如大学时的热血和激情,感觉到如饥似渴的对专业成长的强烈渴望!大家为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拍手称赞!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贴近中学地理教学,提升中学地理教师地理核心素养,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培训活动,并在调查问卷中反馈了对于提升中学地理教师野外实践力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