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至10月1日,地理科学学部史培军教授、何春阳教授、王静爱教授带领四名研究生,赴希腊萨摩斯参加第十五届国际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学会大会(IDRiM 2025)。学部师生应邀担任分会场主持人、作了学术报告与海报展示,相关成果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与广泛关注,充分展现了学部在灾害风险减灾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以及地理学在防灾减灾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本次交流取得的积极反响,并经IDRiM理事会一致通过,2027年第十七届国际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学会大会将由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承办。该承办权的成功获得得益于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及文理学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支持。
北师大参会人员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大会聚焦“推进岛屿与偏远地区减轻灾害风险”主题,探讨了当前全球范围内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管理、风险认知与沟通、气候变化适应、可持续发展与韧性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在地理隔绝、资源有限、基础设施薄弱、治理结构分散等条件下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并提出应通过实施科学、技术创新、政策协同和多方参与等跨学科、多层次的途径,推动综合减灾与风险防范,提升岛屿与偏远地区的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与全球化冲击的韧性,促进区域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史培军教授在“Risk and Resilience Assessment 1”分会场作“1st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Natural Disaster Risk and National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在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该项普查不仅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救灾政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撑,也为推动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普查成果也为国际灾害风险研究提供了中国经验,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史培军教授作报告
何春阳教授在“Disaster Risk Governance 2”和“Risk Governance of Earth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 Global Ecological Transition Zones”分会场作“Flood Regulation Services and Flood Disaster Ri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aster-Pregnant Environment”学术报告,介绍了洪水调节服务在降低洪灾风险和提升区域韧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在孕灾环境不断演变的背景下,洪水风险依然面临多重挑战。通过优化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强化风险监测与治理,有望实现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增益。
何春阳教授作报告
王静爱教授进行了题为“Development of a Monograph-Style Textbook in Disaster Pedagogy”的海报展示。该研究系统构建了灾害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与课程体系,创新性编写了首部面向研究生层次的灾害风险教育专著教材,提出了灾害教育的核心功能与实施路径,建立了涵盖学校教育、专业群体培训与多主体参与的完整课程与管理体系,对推进我国灾害风险防范教育、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静爱教授介绍团队成果海报
胡金鹏、姜跃锋、刘喆和王怡雯4位研究生分别在“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和“Risk Governance of Earth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 Global Ecological Transition Zones”分会场进行了口头报告,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和热烈的交流。
学部研究生作报告
胡金鹏(左上)、姜跃锋(右上)、刘喆(左下)、王怡雯(右下)
国际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简称IDRiM)是一个国际性学术组织,旨在推动灾害风险管理的跨学科研究与实践,促进科学、政策与社会的协同。IDRiM年度大会是全球灾害风险防范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是国际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学会组建发起单位之一,曾于201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与IDRiM共同主办了IDRiM2015年度大会,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