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晏星团队实现卫星在轨智能处理新突破,荣获“全球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银奖

发布日期:2025-08-26   |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58日,全球智慧城市峰会暨第四届国际城市信息学大会(GSCS & ICUI 2025)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大会由国际城市信息学会(ISUI)与香港理工大学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SCRI)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与行业领袖参会,开幕首日线上直播观众人数突破11万。大会汇聚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帝国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顶尖学者,以及政府部门和业界领军企业代表,共同交流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智慧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与未来方向。

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卫星应用前沿交叉研究院)成果“卫星在轨大气污染即时监测系统”荣获“全球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银奖。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19258042192584)的支持下开展,晏星老师带领博士生陈嘉懿、吕航等核心成员共同完成



“卫星在轨大气污染即时监测系统”荣获“全球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银奖

针对异常大气环境监测即时化需求,晏星老师团队成功研发并验证“星载芯片级大气污染监测算法(SoC-POM)”。该算法面向卫星算力和功耗受限场景,在国产AI芯片上实现空气污染异常的实时识别与定量反演,大幅缩短传统“观测—传输—处理—结果—用户”链路,实现分钟级响应。



卫星在轨处理系统基于国产AI芯片实现空气污染异常的实时识别与定量反演

SoC-POM针对PM₂.₅、PM₁₀和O₃等典型污染物,具备异常快速检测与高精度反演能力,显著提升突发性大气环境事件的响应速度。该成果已在国际环境科学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显示出国际学界与业界对该项工作的认可。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在轨智能处理技术的可行性,也为卫星遥感异常监测向在轨智能化、即时化演进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研发成果在国际环境科学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