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部2022级本科生参加遥感实习

发布日期:2025-09-27   |  浏览次数:

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认知,激发对遥感与地理领域的探索热情,地理科学学部于2025830日至912日,组织2022级本科生开展暑期遥感实习。38名来自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励耘班)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穆西晗与周红敏老师带领下参与本次实践。实习聚焦遥感原理理解、仪器操作测量、数据应用实践,采用“校内+野外”双线模式,第一周在校内结合理论与实操进行集中学习,第二周赴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与御道口草原开展野外实践,推动“从课堂到田野”的知识转化。师生还参观了塞罕坝展览馆,见证从“荒漠沙地”到“绿水青山”的生态奇迹,深刻感悟“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科学探索注入精神动力。


1 全体成员在野外基地合影



2 全体成员在塞罕坝展览馆前合影

校内实习篇:京师园内,夯实理论基础

校内实习分为植被结构参数测量、地物与组分光谱测量、热红外数据测量三个模块内容,均采用“理论教学、实地测量、课堂汇报”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对遥感的认识。带队教师系统讲解原理及仪器操作方法之后,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地测量,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汇报成果。将38名同学分为1班地信、2班地科人文两个小班,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开展实习。

模块一:植被结构参数测量,摸清校园“绿色家底”

1班:92~96日;2班:830~92

植被覆盖度测量环节,老师系统讲解测量原理、仪器操作规范及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方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手持测量工具穿梭于校园绿地,通过拍照法测量数据并计算校园植被覆盖度,让“绿色数据”有了清晰量化结果。



3 学生使用拍照法进行校内植被覆盖度测量

叶面积指数测量中,老师聚焦仪器原理与实操技巧,指导各小组制定测量目标。同学们完成实地采样,对比不同仪器的测量差异,在数据处理与成果汇报中深化对植被结构参数的理解。



4 同学们在生地楼前使用叶面积指数测量仪器LAI-2200

模块二:地物光谱测量——解锁“看不见的颜色密码”

1班:830~912班:92~96

该模块全面覆盖地物光谱与组分光谱的测量原理、仪器类型及操作要点。同学们跳出“被动学习”模式,自主设计实验目标与方案:有的小组聚焦不同蔬菜的光谱反射差异,有的小组对比不同防晒霜的透射特性。大家在校园的气象园、教学楼周边等区域完成采样,随后在气象园会议室与148会议室集中处理数据,测量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在讨论中剖析“为何不同地物会呈现不同光谱”的科学原理。



5 老师向同学们演示PSR光谱仪测量



6 同学们在气象园内测量数据并讨论

模块三:热红外观测——丈量“有温度的世界”

1班:92~5日,2班:94~5

老师以“测量有温度的世界”为切入点,详解热红外测量原理与仪器操作方法。从理论学习到方案设计,同学们快速进入实践状态:有的小组测试遮阳伞的隔热效果,有的小组对比不同材质包装袋的保温性能。热红外成像仪上跳动的温度数值,让“温度差异”变得直观可见。



7 同学们用热红外成像仪拍摄的遮阳伞遮阳效果图



8 同学们用热红外成像仪拍摄的包装袋保温效果图

野外实习篇:塞罕坝上,锤炼遥感真知

野外实习是对校内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地验证。97-12日前往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依托位于小滦河流域的承德遥感综合试验站开展实践。该区域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地,拥有亚洲最大的连片人工林场,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地物类型为实习提供了理想场景。两个班级学生自由组成5个小组,围绕“遥感产品验证”主题,展开为期6天的野外实习。

97日抵达后,团队召开筹备会,明确两条实习路线任务,路线一(泰丰湖)侧重森林与湿地草地样方,路线二(变电站)覆盖草地、森林与农田样方。各小组提前依据卫星影像圈定样方点,规划测量范围,为实地考察做好准备。

98日至9日为测量核心阶段。学生在卫星像元区域内手持仪器测量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地物反射率,实现卫星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对接。从湿地草丛到农田地块,各小组协作完成数据采集。晚间返回后,学生及时整理数据、汇报成果、讨论问题并调整方案,确保测量准确有效。



9 晚上同学们处理采集的叶片



10 同学们在路线一选取草地进行测量



11 小组同学与老师在湖边合影

910日,实习进入技术深化阶段,采用“空中航拍+高塔观测”模式,构建“地面-空中-高塔”多维数据采集体系,拓展学生对遥感技术的整体认知。上午,师生首先在路线一采样区域操作多光谱无人机进行航拍。高分辨率影像实时传回,清晰展示地物分布与植被状况,既验证了前期地面数据,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不同尺度下遥感数据的差异。随后,团队前往落叶松林观测塔,教师系统讲解气象与植被监测设备的原理和功能,指导学生测量冠层光谱,深化对长期生态监测平台的认识。下午,师生参观月亮山辐射观测站,了解四分量辐射计、云雷达等设备的监测原理。之后转至樟子松林观测塔,继续开展仪器讲解与冠层光谱测量,巩固高塔观测技能。当晚,各小组汇报数据整合进展,在教师指导下优化分析方案,为后续总结做准备。



12 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参观四分量辐射计



13 同学与老师在观测塔下合影

911日上午,师生参观塞罕坝展览馆,通过图文与实物了解当地从“荒漠沙地”到“绿水青山”的生态变迁,深刻感悟“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实习注入思想动力。下午各小组分组补测数据、整理成果并撰写报告,教师与助教全程指导。912日,全体学生顺利完成全部实习任务,携数据与成果返回北京。

为期14天的遥感综合实习圆满结束。从校园课堂到塞罕坝的自然天地,同学们在紧张充实的实践中深化了理论理解,提升了实操能力,更锤炼了严谨务实、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实习是终点,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愿2022级同学们以此为新起点,在地理科学领域深耕不辍,将所学化为守护绿水青山、服务国家发展的力量,在科研道路上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