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地学遗产保护、公园建设与自然保护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于2025年11月7—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了以“地学遗产、公园与自然保护”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立足于全球自然保护目标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旨在分享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全球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助力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中国、法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内外100余名学者参会交流。

参会代表合影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董孝斌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戴淑君、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李小雁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戴淑君副处长在致辞中阐述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地理科学领域的深厚学术底蕴,介绍了与全球高等院校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展现出学校在国际合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效。随后,李小雁教授在致辞中追溯了地理学科的光辉发展历史,介绍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heritage and Parks期刊及地理科学学部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通过跨学科交叉协作引领地理学科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戴淑君副处长开幕式致辞

李小雁教授开幕式致辞
大会设置了5个特邀报告,内容涵盖了社区韧性、虎豹公园野外观测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游客管理、地质公园旅游挑战等热点议题。Benjamin van Wyk de Vries、王天明、华方圆、吴必虎、David Newsome等知名学者分别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思考,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会议设置了生态保护、地质遗址保护、管理与利用3个专题,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塞尔维诺维萨德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澳大利亚地球科学理事会、印度尼西亚国家地质公园网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海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就国家公园建设、城市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气候变化、地质旅游、地质遗产管理、国家公园管理、人兽冲突、科普旅游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汇报与交流,既有前沿理论分享,也有本土实践交流,更有跨学科视角的启发。现场气氛热烈,问答环节互动频繁,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
|
|
|
|
|
|
|
|
|
|
|
|
|
|
|
报告、提问与交流环节 |
|
会议闭幕式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heritage and Parks共同主编Benjamin van Wyk de Vries教授主持。在闭幕式上,Benjamin van Wyk de Vries教授对本次大会的学术质量与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充分肯定了全体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特别对各位报告人所展示的前沿研究成果表示赞赏,认为会议期间的报告与讨论极具启发性,有效促进了学科内与学科间的深度交流。此外,他还向此次会议的支持单位英文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heritage and Parks表示感谢。

Benjamin van Wyk de Vries教授主持闭幕式
本次研讨会围绕地学遗产、公园与自然遗产保护的前沿科学问题,聚集了国内外学者共同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管理经验和发展对策,不仅对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指导意义,也为全球地学遗产、公园与自然保护领域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期刊简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heritage and Parks是一本同行评议的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CiteScore2024为9.5,在“Geograph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45/841)、“Nature and Landscape Conservation”(16/222)、 “Geology”(14/330)领域均位居Q1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heritage and Parks所刊载的文章均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以开放获取形式发表(不收取版面费)。文章类型包括原创研究论文(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综述文章(Review Article)、前瞻性文章(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