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黄沙黄河行,绿水青山中国梦 ——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08-16   |  浏览次数:

2025年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于7月29日启程,8月11日顺利收官,为期14天。本次实习以黄河“几字湾”典型区域(晋陕蒙接壤地带)为核心实习区,围绕“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治理)、“黄沙”(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黄河”(河道演变与生态保护)三大关键地理要素,采用多尺度观测、多技术融合、多校协同的联合实习模式,深入探究自然过程耦合机制、人地关系协调路径及生态屏障建设模式等核心科学问题。

本次联合实习紧密契合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旨在引导地理学子从单一要素认知迈向系统治理思维,助力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实习路线围绕黄河几字湾,行程跨越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四省区,总行程约 3500 公里。

陕西段自西安出发,经蓝田、泾阳、洛川、延安、定边至盐池,重点考察秦岭北麓黄土地貌与河流格局、泾渭分明形成与演化、洛川黄土剖面与古气候变迁、延安新城可持续建设,以及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实践。宁夏段从盐池经灵武、银川至乌海、磴口,聚焦毛乌素沙地形成与治理、贺兰山东麓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内蒙古段自磴口途经乌拉特前旗、达拉特旗至呼和浩特,围绕国家“河套平原农高区”建设需求,考察黄河灌溉体系及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转型模式。山西段从呼和浩特经右玉、朔州、宁武至太原,重点探索“两山(太行、吕梁)两盆(大同、太原)”典型地貌单元中“煤”(能源地质与采空区治理)、“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河”(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三大主题,探讨“双碳”目标下资源型省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最终的成果汇报中,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学子表现优异,分别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佳绩。从黄土高原到毛乌素沙地,从河套平原到汾河流域,山河为卷,学子为笔。本届全国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已然落幕,但这段与祖国山川同频共振的旅程,将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化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


实习线路



古梓烽、王希彦同学所在小组展示



邵丽竹、陈壕林、陈欣然所在小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