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部在生地楼180会议室举办了高水平成果学术讲座与经验交流会。此次科研学术论坛邀请了近期发表系列高水平成果的宋长青教授、效存德教授、董卫华教授进行成果报告与经验分享。论坛由学部副部长蒋卫国教授、潘峰华教授共同主持,近百位师生参会交流。
宋长青教授作题为“高水平研究设计——以温升1.5度土地系统变化为例”的学术报告。首先,宋长青教授从书籍引入,强调了科学研究前期设计的重要性,提出高质量、理想型研究需要“一堆数据、一些问题、一套方法”,并以此作为科研质量评价标准。接着,宋长青教授从地理数据的质量、应用问题与科学问题的故事讲述、分析方法与工具构建的创新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优质研究应有的结构。随后,宋长青教授课题组的高培超副教授以温升1.5度土地系统变化的研究案例出发,分享了Land-N2N模型的构建和改进过程,介绍了全球土地系统变化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框架以及主要研究成果。最后,高培超副教授介绍了投稿之前的故事以及文章发表历程。
宋长青教授作报告
效存德教授作题为“一个新方向的探索之路:冰冻圈服务功能”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效存德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冰冻圈的定义及其与人类的关联,并阐述了冰冻圈服务的定义与冰冻圈服务功能。接着,效存德教授分享了自己确定“冰冻圈服务功能”这一新颖研究方向的历程,以及据此构建的总体研究方案。随后,效存德教授从冰冻圈水资源供给服务、冰冻圈文化服务等角度介绍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最后,效存德教授介绍了冰冻圈服务功能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期待。
效存德教授作报告
董卫华教授作题为“认知神经地理学”的学术报告。首先,董卫华教授介绍了认知神经地理学这一交叉性研究领域的研究背景、概念和目标,随后提出城市化对大脑与行为的多尺度塑造、自然环境对人类大脑与行为的长期塑造、灾害对人类大脑与行为的影响、跨文化群体交流的认知神经机制四个科学研究问题,并介绍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接着,董卫华教授阐述了数据采集、数据安全与伦理以及数据整合分析的研究框架,分享了认知神经地理学领域目前在数据获取方面面临的问题,以及数据使用需要遵守的原则。最后,董卫华教授提出了认知神经地理学未来面临的时空尺度效应、环境-大脑-行为复杂反馈机制、跨学科合作等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董卫华教授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各位老师、同学、校友踊跃提问,与主讲嘉宾就研究领域选择历程、交叉领域研究寻求合作的方法、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最后,蒋卫国教授代表在场师生,对四位进行报告的老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强调了举办京师地理科研学术论坛在盘活优秀科研资源、学习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等方面的重要性,并鼓励学部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论坛的此类活动。
参会师生交流
高水平成果学术讲座与经验交流是京师地理科研学术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七讲。论坛秉承“服务师生科研需求、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初心,旨在深入挖掘高水平成果发表背后的故事和经验,激发科学研究及论文写作的灵感和兴趣,助力培养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
相关成果列表:
1. Heterogeneous pressure on croplands from land-based strategies to meet the 1.5 °C targe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5-02294-1
2. 1.5℃全球气候主张对中国土地系统长期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SSTe-2023-0278
3. Land-N2N: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demand-driven changes in multifunctional land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64815225000027
4. Rapid summer Russian Arctic sea-ice loss enhances the risk of recent Eastern Siberian wildfir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9677-0
5. Mismatch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meltwater changes creates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for global glacier-fed basins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07.027
6. Projections of Peak Water Timing From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Mt. Everest, Using a Higher-Order Ice Flow Model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4EF004545
7. Neurocognitive geography: exploring the nexus between geographic environments, the human brain, and behavior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5.01.044
8. How do in-car navigation aids impair expert navigators’ spatial learning ability?
https://doi.org/10.1080/24694452.2024.2356858
9. Perceptions of space and time of public transport travel associated with human brain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of bus travel in Beijing
https://doi.org/10.1016/j.compenvurbsys.2022.101919
10. 高培超,宋长青,吕佳婴,高怡凡,叶思菁,2024. 温升 1.5 度气候变化情景下世界第三极土地系统地图集.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978-7-5204-3962-6.
11. 宋长青,高培超,张潇丹,高怡凡,叶思菁,2023.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流域土地系统地图集.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978-7-5204-3753-0.
12. 效存德,王晓明等,2021. 冰冻圈人文社会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68257-4.
13. 效存德,武炳义等,2019. 极地冰冻圈关键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理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8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