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共同体之“传染病数学模型服务疫情防控的新应用”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11-08   |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共同体系列活动木铎金声讲坛之“传染病数学模型服务疫情防控的新应用”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地理科学学部杨晓帆教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田怀玉教授进行内容分享,教育集团陈芊町老师主持。本次讲座主要探讨在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面对传染病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影响和损失。



讲座开始,田怀玉教授详细描绘了传染病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强调传染病形式的转变以及演化范式的变化。他指出,传染病的防控主要仰赖非药物干预,然而,这一手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涉及广泛的经济影响和生活干扰,而且其等级难以明确定义。当前社会面临的直接问题之一是经济发展与防疫手段方向的背道而驰。传染病模型研究贯穿数个世纪。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国纷纷成立了相应的预警部门,着力加强全球卫生安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传染病的追踪和观测水平也在显著提升,为更有效地应对传染病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个背景下,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事关人类整体发展,迫切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以构建更为健康、安全的未来。




讲座中,田怀玉教授强调了在控制传染病方面应用数学方法的重要性。面对传染病,采取的措施通常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量化干预效应。田怀玉教授指出,通过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传染病的传播动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探讨措施时,田怀玉教授提到了出行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对传染病扩散模式的影响。这不仅打破了地理距离作为传染病扩散限制因素的传统认知,而且凸显了社会经济条件对应急响应效果的制约作用。田怀玉教授指出,应对新冠疫情时,数学模型可以用于对传播风险的分析和计算,为制定科学的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工具。

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到甲型H1N1流感,再到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新发传染病对我国各级城市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受累人口明显增加,凸显了在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高度聚集的背景下,传染病防控的迫切性。随着交通运输能力的激增,以及我国民众传染病预防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一些人口密集地区成为传染病的高发区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面临的传染病形势的严峻性。

在这样复杂的情境下,使用数学模型深入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抓住干预效应的量化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通过数学方法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成为有效应对的关键。这不仅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影响和损失,而且能够在传染病爆发初期就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更迅速、更有效地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因此,数学模型的应用在当前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术共同体和相关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为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契机和重要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