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专业融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2025年9月4日至10日,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在福建举办了第八期“专业融合与能力强化”野外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地理学院三个教工党支部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专业共计18名教师参与,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主题党日实践活动。
9月4日下午,老师们来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与吴福忠院长、王强副院长、各系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吴福忠院长首先介绍了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科学研究等情况。接下来,潘峰华副部长和程杨院长分别介绍了地理科学学部的学科建设情况和地理学院的教学科研特色。随后,两校教师就地理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双方均表示,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与福师大座谈交流
与会人员合影
9月5日上午,由宫阿都副院长带队,前往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和座谈交流,福建师大附中邱海锋书记、苏诗圣副校长亲自参加活动,学院宫阿都、朱华晟、刘慧平、邱维理、朱青等老师先后就学院概况、高考招生、国际地理奥赛、中学地理教学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针对后续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
与福师大附中座谈交流
在随后的六天考察行程中,学院教师团队先后前往闽都文化核心载体——福州城中轴线、南岛语族起源研究关键区域——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有着“海蚀地貌博物馆”之称的平潭岛、福建师范大学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近代中国首个国际基准海拔原点——罗星塔罗零基准点、“中国碳票第一村”——将乐县常口村,泰宁县亚热带湿润区青年期低海拔山缘—峡谷型丹霞地貌,以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村)等重要地点,开展系统性考察学习。
参观学习将乐县常口村
考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