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励耘实验班“城市与乡村地理学”课程建设探索实践

发布日期:2023-05-25   |  浏览次数:

“城市与乡村地理学”课程响应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要求,任课教师蒋华雄在助教陈希言同学的协助下,2021级本科励耘实验班上课形式和课程内容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除传统课堂授课环节,本课程积极推动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经典阅读、科研素养培养和课程短途实习课程建设有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分析和表达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一、经典阅读

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多部经典著作,包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城市——发展衰变与未来》《拼贴城市》《城市意象》《明日之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史》和《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等。这些著作覆盖了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概念,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阅读这些著作,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演变、规划和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能探讨城市衰败与转型、城市空间组成与演变、城市文化与意象等内容。这将帮助学生深化对城市地理学领域的理解与洞察,从不同角度思考城市的复杂性,并理解城市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课程要求学生选择至少两本著作进行阅读,并撰写两份1000字的读书报告。

二、科研素养培养

为了培养科研素养,本课程结合了城市与乡村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以三人为一小组(共七组),选择了乡村韧性、集成电路产业、新生婴儿人口、老年人口、公共服务能力、新能源汽车以及乡村人口收缩等多个领域的热点议题,从区域视角探索中国城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科研素养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选题、数据收集、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等内容。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独立定位问题并获取数据,同时学习如何建立适当的研究模型。3月25日授课老师在生地楼351会议室对学生们的数据收集情况、方法选择和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指导。

第二阶段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表达,以及研究成果的有效呈现。这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和数据处理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准确、清晰地表达研究结果。在5月8日,学生们在生地楼148会议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PPT汇报,并邀请了陶遂和张萌萌两位老师对研究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课程研究汇报

三、课程短途实习

课程短途实习是基于张萌萌老师在“高等城市地理学”课程中打下的实习基础,结合本课程的要求,我们精心设计了前往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的短途实习线路。在5月20日,由授课老师带队,2021级励耘实验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实习。

实习线路主要包括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城市绿心公园)、通州运河商务区以及宋庄(小堡村、环岛艺术馆、宋庄艺术集市)等地点。为了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我们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实习前自主查阅与实习地点相关的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和规划文件等内容,并在实习过程中进行相应讲解。实习的目标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北京建立通州副中心的意义、副中心的空间结构特征、副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交界地区的发展以及近郊区乡村功能转变机制等内容。



城市绿心公园



通州运河商务区



宋庄环岛艺术馆



宋庄艺术集市

2021级励耘实验班的城市与乡村地理学课程建设实践为同学们提供了有益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同学们在专业知识中获得了熏陶。通过分组合作和科研训练,提高了选题、数据收集、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等能力通过短途实习,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实习地点的讲解。这些宝贵经验和收获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之路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