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高校地质地貌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发布日期:2025-10-21   |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6日至20日由全国高校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承办的第29届高校地质地貌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以面向地理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地质地貌教学改革为主题,旨在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地学人才。在为期5天的会期里,来自全国30个高校和中学的62名代表齐聚北京,通过室内研讨与野外实践教学现场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地质地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会代表合影

开幕式与室内研讨

10月17日上午,第29届高校地质地貌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的开幕式和室内研讨环节在生地楼180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鲁瑞洁教授主持。全国高校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邱维理,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学科协作组地学类组长、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潘峰华教授分别致辞。邱维理老师回顾了研究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强调教研会始终以增广见闻,加强交流为宗旨,鼓励青年教师在地质与地貌教学中拓宽视野、深化专业,实现从专精广博的教学转型。郑祥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地质地貌教学研究会29届的坚守,展现了基层教学的强大生命力。他强调,地质地貌课程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基石,野外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呼吁各高校加强教师交流与虚拟教研室建设,坚守并改革基础教学,尤其要强化野外实践这一关键环节,共同推动教学回归育人本质。潘峰华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介绍了北师大在教学团队建设、推动课程野外实习信息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共识,共同探索AI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开幕式嘉宾致辞

随后,围绕地质地貌教学改革中的前沿实践与研究成果,西南大学杨平恒教授、青海师范大学安福元教授和东华理工大学杨庆坤副教授分别做了地貌学智慧化课程建设、立足青藏高原特色的地质学课程建设和区域独特地貌研究等方面的主题报告。之后,代表们围绕地貌的分类与命名问题、地理学专业必备的地质学基础、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地貌教学中的应用、野外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杨平恒教授                            安福元教授                             杨庆坤副教授

野外观察与教学设计研讨

从10月17日下午至19日,与会师生纵贯京、冀、晋三地,完成了一次深入的地质地貌现场教学研讨。考察路线依次途经北京门头沟区、河北蔚县和阳原、山西大同地区,系统观察了北京西山的元古代地层剖面与平行不整合面、斋堂马栏沟马兰期砾石层、泥河湾盆地东窑子头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剖面、虎头梁湖积台地冰缘扰动和古人类遗址、季家窑盆地边界第四纪活动断层、大同火山群、六棱山混合岩以及大同土林等地质地貌现象,并就各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与分析总结展开了现场研讨。



野外教学研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