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峰会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发布日期:2025-05-16   |  浏览次数:

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南方科技大学产业金融风险研究中心、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主体为“探索韧性未来 提升城市安全的首届(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峰会于2025年5月14日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会长杨文明、深圳市南山区郭晓宁副区长、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分别致辞。随后举行“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研究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南方科技大学产业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主任王树勋教授被推据为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树勋教授宣读了研究中心工作计划,表示专家委员会成立,需采取具体行动,做好计划,共谋发展对策。峰会由二场主题报告、圆桌对话、共商共建共担韧性城市建设公益捐助仪式等活动组成。

峰会共特邀了11位各领域的专家作主题报告,具体内容摘要如下。

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的报告题目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强调智慧韧性城市涵盖科技、管理、文化三大要素,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全流程,强调城市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的能力,对于有效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公共安全技术为支撑,以安全韧性前沿理念为先导,以三元社会的视角,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编制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将构建出智慧韧性城市,保障城市安全发展。

中国科学院陈晓非院士的报告题目为:地震灾害的积极主动科学防御策略。明确实现地震全过程数值模拟的关键科学基础和数值技术,包括地震断层破裂动力学过程模拟、高精度地下三维速度构建、大规模三维复杂地球介质地震波传播模拟方法。基于物理原理,通过对地震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较为准确的强地面运动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大震后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为政府开展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国际欧亚科学院史培军院士的报告题目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球系统风险防控与韧性城市建设。介绍了基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中国三大重要发展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灾害风险对比分析,明确粤港澳大湾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控战略。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地球系统风险防控对策,需高度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粤港澳“台风-暴雨群发并发链生灾害”的严重性,大力提升粤港澳应对“台风-暴雨-洪涝-风暴潮-滑坡-泥流群发、并发链生巨灾”的能力,加强大湾区重大自然灾害韧性与安全城市建设,特别是要在澳门等大湾区加大对沿海地面沉降的控制。建设韧性城市,建立综合风险防御范式—凝聚力模式,中国海岸带开发中的人地协同、城市:构建网络、共享规划、加强巨灾应急能力以及快速城镇化风险综合防范,在相互交织的挑战、风险和机遇之间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对于实现中国城市梦的全部承诺至关重要。

新加坡工程院潘则建院士的报告题目为:亚洲灾难风险管理的挑战--城市化与财富。分析了全球风险趋势/系统性风险与韧性。认为如果没有经济发展我们就没有风险,随着经济发展的增加风险也在增加。可持续性与安全就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未来韧性系统的建设,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韧性建设是高密度城市系统的重要任务。

王树勋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韧性城市建设的风险管理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亚洲A级的韧性评价体系,希望完善风险韧性城市评价,建立韧性城市评价体系,包括综合与专项韧性指数。明确风险管理是一个单位在保护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结合战略制定和执行方案,治理风险的文化、能力和实践。通过保险的市场化结合,使得我们更好的撬动资源。灾害保险的增长潜力很大。对深圳市的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提升韧性城市的核心能力在于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助力深圳实现科技+减灾+保险的创新能力。最后总结拓宽深圳的应急产业国际化路径,一是主动出海,二是生态构建。

童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韧性热的冷思考;赵飞研究员的的报告题目为: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情况介绍及应用展望;景明洲总经理的报告题目为:平安产险守护深圳韧性城市建设;梁昕副院长的报告题目为:城市复杂风险与韧性治理研究的主题报告;雷晓康院长报告题目为: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的主题报告;喻放副总经理的报告题目为:为新兴科技风险下的韧性城市的主题报告。

圆桌对话题为多学科视角下的韧性城市建设探索与突破,人员分别为易承志、方伟华、习树峰、韩刚团、谭媛和吕欣。

随后分别开展中国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共建平安深圳、韧性深圳“安全应急包”捐赠仪式,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助力科技之城更安全更韧性“安全应急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与《家庭生活防灾系列短视频》发布会。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许尧代表峰会全体代表宣读了本次峰会的“中国韧性城市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

最后史培军教授对本次峰会做了总结。在多方的努力下,首届(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峰会圆满结束。让城市人民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我们韧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目标,城市高水平的发展就是韧性提升的目标。高质量韧性城市发展需要协同创新研究支撑、需要协同创新战略指引、需要协同创新制度保障,实现发展战略、发展制度、发展研发的协同共进。高水平韧性城市建设依靠创新规划设计、依靠创新风险防控、依靠智能应急,实现继承与创新、发展与安全、发展与风控多元互馈。创建高质量、多样化的城市韧性范式,携手应对城镇化发展中的各类风险挑战,抓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共同构建安全、包容、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城市未来!

首届(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峰会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希望深圳的韧性城市建设,成为国家韧性城市建设的典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