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地理科学学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日期:2025-10-09   |  浏览次数:

为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贯彻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服务国家 强师筑梦未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牵引,地理科学学部团委以“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为主题,依托学部优势科研资源,结合学部野外实习实践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践行学科、担当使命。今年,学部组建8支实践队,其中,重点项目4支队伍、一般项目4支队伍,分别奔赴青海、贵州、四川、黑龙江等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领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引导学生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沿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示意图

第一篇 强化组织引领,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在校团委、学部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地理科学学部团委着力打造“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暑期社会实践计划,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发挥A+地理学科优势,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专业实践基地,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将专业、思政“小课堂”与生态环境、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品牌。团委坚持前期谋划、中期指导、后期总结的工作标准,使得暑期社会实践方向明确、行动有力、成效显著。2025年5月30日召开学部立项答辩会,9月21日召开学部汇报答辩会,全面强化暑期社会实践总结,突破学生认知局限。所有队伍全部结项,其中2支队伍荣获校级特等奖,2支队伍荣获校级一等奖,3支队伍荣获校级二等奖,1支队伍荣获校级三等奖。

项目类型

实践主题

实践队长

获奖情况

指导/带队教师

重点项目

丰宁坝上生态文明建设探访小分队

周羽暄

特等奖

青海观测站科考体验及生态文明科普宣教小分队

杜晨菲

一等奖

赵少杰

“沃野先锋”九三站科考体验及黑土保护调研小分队

刘环宇

一等奖

小五台山科考体验及人地关系调研小分队

林俊泽

三等奖

鲁瑞洁

一般项目

“新月如初·蜀光同行”支教队

赵祎凝

特等奖

安利利/黄庆旭

洪流影响探秘队调研

王思甜

二等奖

蒋华雄

“皖里鹏程”支教队

王佳圣

二等奖

蒋玲梅

“求真求是 贵在有你”支教队

高子桐

二等奖

薛二勇

第二篇 循总书记足迹,学习生态文明思想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青海“只此青绿”实践队深入探访青海湖仙女湾与果洛藏贡麻村,实地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仙女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蓬勃的野生动物种群印证了当地湿地保护与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为绿色发展奠定了生态根基。而在藏贡麻村,队员们目睹了高原村落的美丽蝶变——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乡村文旅、农产品加工等多元产业,成功将美丽乡村的“颜值”转化为绿色经济的“价值”。这些鲜活案例,不仅彰显了“两山”理论的实践伟力,更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





第三篇 投身科考调研,科技赋能美丽中国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带领学生前往典型生态环境区,通过科考体验,深刻感受地理学专业赋能美丽中国建设。寒区水文观测场是探究生态水文的天然实验室。队员们测量土壤水分,学习仪器原理,辨识高原植物,通过实践认知“土壤-径流-植被-冻融”的复杂关系。从理论到野外,他们触摸到生态保护的细节,体会到系统性科研对揭示高原水文规律的重要作用,深刻感悟“两山”理论。



“沃野先锋”实践队在我国纬度最高的水土保持研究基地—九三水土保持实验站,学习土壤侵蚀的防治,在东北大豆田里学习黑土的“生命密码”,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理论走向实践,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使命,真正刻进了实践队员们的心田。



前往丰宁坝上草原腹地的“敕勒新歌”实践队用脚步丈量大地肌理,俯身辨认每一株草木的生长,以学科力量为眼,评估每一寸草原的健康与活力。从图纸上的等高线到脚下的真实坡度,从文献里的术语到手中泥土的质感,生态治理的宏大命题,在此化作了可感可触的责任。



张家口市小五台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实践队依托实习实践课程积极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奥秘。走进永宁寨洪积沟谷,踏上九宫口河平原,分析河流、黄土与人类耕作之间的关系;穿越金河洪积扇,观察洪积成分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思考洪积扇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四篇 开展科普教育,践行青年使命担当

各实践队主动与当地教育局、环保局合作,挖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与科研优势,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发展。青海实践队以“绿水青山”为教材宣讲,把课堂铺在祖国大地上。带领当地中学生在普氏原羚基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于圣泉湾感知青海湖在千万年时光中经历的地质变迁,在民族村展开寓教于乐的互动科普。孩子们由衷地感慨:“课本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正发生在我脚下的土地上”,也激发了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两山”理论培育的绿色种子正在两代人身上悄悄生长。



第五篇 木铎金声跨岁月,园丁支教赴山河

在学校“强师工程”“青年服务国家 强师筑梦未来”助推下,学部坚持延续“师范+实践”传统,赓续园丁支教薪火。今年有3支队伍、40人前往各地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开展支教,涵盖了数理化等学科课程,还开设生涯、心理、文体等多种特色课程,授课方式多样、授课主题新颖,在当地学校广受好评。

“新月如初·蜀光同行”暑期支教队(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

“新月・蜀光”支教队自2017年已连续开展9年,“新月如初·蜀光同行”支教队于2025年7月12日-22日奔赴蜀光中学进行支教,开设文化类、数理类、艺体类、集体活动四大类型,共12门兴趣课程,举办了生物科普讲座、红色精神宣讲、结营汇演、团日活动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热情。





“皖里鹏程”支教队(安徽省宿州市白土学校)

为让教育薄弱的学生体验到有趣、前沿的课程内容, “皖里鹏程”支教队于2025年7月奔赴安徽宿州,展开了为期10天的支教和调研。课程上以“兴趣课”+“基础课”+“活动课”的模式进行多元领域、专业知识的教授,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政策宣讲”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成果颇丰。





“求真求是,贵在有你”支教队(贵州省遵义市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为响应学校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大学生“返家乡”为载体,“求真求是,贵在有你”支教队共11名队员赴贵州湄潭县进行支教。他们根据不同的授课年级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对高一进行基础兴趣课+动手实践教学,同步分享高中选科建议,对高三则以“心理疏导”为核心,缓解备考焦虑,获得极佳反馈。





结语:奔赴山海绘青春,木铎金声焕新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深刻指出,“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担当奋斗而更显勇毅”,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党旗所指即团旗所向,地理科学学部团委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校团委和学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地理学科的新时代价值,整合优质资源、凝聚育人合力,为青年施展才干搭建多元平台,引领地理学子在“思想引领+科研创新+实践服务”的深度融合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