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全波段遥感”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1-13   |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8日,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全波段遥感”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交流会在珠海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蒋玲梅教授召集,汇聚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全波段遥感”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围绕遥感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议分为专题报告与自由讨论两个环节。



会议现场

专题报告:全波段遥感课程建设探索

在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的蒋玲梅教授分享了在“全波段遥感”系列课程建设中的探索经验。她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致力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强调了以高光谱、热红外和微波遥感为核心的课程模块,贯穿遥感模型与反演的理论教学。此外,蒋老师特别提到课程中加强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如使用SNAP软件进行微波数据处理,并设立文献研读与研讨环节,让学生通过大作业汇报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蒋玲梅教授作报告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何彬彬教授和中山大学的惠凤鸣教授分别就其所在高校的遥感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作了详细介绍。何老师从电子信息与地球科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新工科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强调宽口径、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及多维度的实践锻炼;惠老师则重点介绍了中山大学在极地、海洋遥感等方向上的特色课程设置和实践资源建设,分享了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的模块化分配,强调了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电子科技大学何彬彬教授作报告



中山大学惠凤鸣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遥感课程体系的未来方向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衔接、AI技术在遥感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遥感课程的规范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者认为,遥感学科作为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需要平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部分专家还提出应在研究生教育中更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避免培养出同质化人才。

本次会议不仅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也为进一步提升遥感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提供了宝贵建议,为未来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部分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