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亚洲校园”暑期短期交流项目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3-08-31   |  浏览次数:

2023年8月24日至8月26日,地理科学学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2023年“亚洲校园”暑期短期交流项目,来自中日韩三国,广岛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长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校的20名学生参与该项目。本次短期交流项目通过课程教学、实地考察、参观交流等形式帮助学员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并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和地理学科。

2023年8月24日8:00,项目举行开班仪式,学部党委副书记陈蓉蓉老师、外事秘书刘玉娇老师、合作学校的带队老师及20位学生参加了开班仪式。陈蓉蓉老师代表学部向参加本次短期项目的学生及带队老师表示热烈欢迎,询问了住宿及日常生活的相关事宜,刘玉娇老师就学校及学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说明了注意事项。为促进交流,经过短暂的商讨后,学员们分成了四个小组,每组都包括中、日、韩的学生,便于后续的课程讨论和出行参观。大家对北京师范大学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有难忘的学习经历。



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参观了地表国重实验室和校史馆。地表国重实验室分析中心的高晓飞老师、陈锡云老师等多位老师讲解了大型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和适用领域,让学员们体会到地理学科与实验的紧密关系。接着大家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最高处——校史馆,它位于后主楼23层,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校园模型,也可以俯瞰整个校园。老师为我们讲解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历史、著名人物、珍贵影像、早期毕业证书等,学员们都感受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底蕴深厚,名家层出不穷,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地表国重实验室



校史馆参观合影

8月24日下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的李娜老师讲授了“中国语言与文字” 一课,不仅介绍了汉字,也呈现了中文和日文、韩文的相通之处,用有趣的方法帮助学员们认识汉字,学习中文。



李娜老师讲授中国语言与文字

8月25日上午,学部蒋华雄老师带领学员们前往颐和园,参观了万寿山长廊、佛香阁等,他们聆听了专业讲解员的讲解,对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和清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积极与导游和蒋老师交流。



参观颐和园



蒋华雄老师介绍颐和园

8月25日下午,学部黄甘霖老师为学员们讲授“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案例研究”课程。课程伊始,每位学员都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了一个城市。在讲授的过程中,学员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并且分组制作了海报,用图画或者文字的形式呈现出五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黄甘霖老师讲授城市可持续发展

8月26日上午,蒋华雄老师带领学员们进行城市地理实地考察。在金融街,学员们看到了重点商务楼宇和金融机构;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学员们了解了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规划过程;在南锣古巷,大家不仅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也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特色建筑。



蒋老师讲解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8月26日下午,教育学部桑国元老师讲授了“中国的教育制度”课程,他使用了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大家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最后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的中日韩三国学员都分别介绍了自己国家的教育制度。四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大家对不同国家的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桑国元老师讲授中国教育制度



小组展示

结班仪式上,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潘峰华老师致辞,他对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学员在学习中的团结互助表示赞赏,并期待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友谊。潘老师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志愿者向学员赠送地理科学学部设计的文创产品作为纪念。



结班仪式上,潘峰华老师致辞

“亚洲校园”项目是地理科学学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长春大学、日本广岛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印度尼西亚教育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共同申请的“培养融合性思维人才——亚洲高校国际化高端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立足于各参与高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旨在培养学生建立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融合性思维,扩大亚洲高校间的学术合作。

此次短期交流项目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他们将把这次交流的收获带进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共同为促进中日韩三国的友好交流做出贡献。此次短期交流项目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也为促进中日韩三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树立了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