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师生科研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2025年5月14日下午, 地理科学学部在生地楼生四教室举办“京师地理讲坛”第十五讲活动。本次讲座由地理科学学部部长李小雁教授主持,特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施建成研究员作专题学术报告,蒋卫国教授、蒋玲梅教授、程洁教授等学部近50名师生共同参与。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循环系统正经历显著变化:冰川加速消融、冻土退化、湖泊扩张,这些变化不仅重塑区域水文格局,更通过反馈机制对区域与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施建成研究员以“青藏高原水循环的卫星观测及模拟研究”为题,首先围绕“如何认识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循环系统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这一核心科学问题,系统阐述了青藏高原研究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面临的主要挑战。随后,施老师从卫星组网观测系统构建、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集生产、过程模型与同化系统改进、能量与水循环要素时空变化分析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青藏科考专题“亚洲水塔地表水量平衡的时空分布、变化和成因”的研究进展。与国内外同类算法研究相对比,本专题发展的遥感反演算法在机理性、时空分辨率与数据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专题研究成果,施老师深入分析了青藏高原暖湿化、冰川融化原因与发展趋势等气候热点问题,揭示了高原水资源演变规律及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报告结束后,施老师与学部师生围绕学术能力培养、科研思路创新、科学问题发现和大型科研项目管理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他以自身科研实践为例,系统阐述了遥感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勉励青年人要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积极投身遥感前沿研究,为推动学科发展贡献力量。随后,蒋卫国教授代表学部对施老师的精彩报告致以诚挚感谢,并对其多年来在地理科学学部及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表示感谢。本次“京师地理讲坛”在全员合影中圆满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