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八)| 周俊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发布日期:2022-03-30   |  浏览次数:

卷首语

百廿京师兰蕙,双甲木铎振新声。为庆祝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传承师大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拓宽学生就业视野,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素养,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友会联合学部开展“扬帆风起百廿至,职向未来耀华年”校友生涯访谈活动。


人物简介


图片


周俊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1996级本科生、2000级硕博连读生(原资源学院),师从史培军教授。2005年毕业,进入瑞士再保险(以下简称“瑞再”)香港分公司工作,2008年前往瑞再苏黎世总部,一年后回国到瑞再北京分公司工作,曾任瑞再北京分公司技术服务部和临分业务部负责人。2018年,加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现任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业务部总经理、中再集团巨灾保险研究中心总干事(兼),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主要从事工作包括: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巨灾保险损失模型研发、巨灾再保险定价与保险产品开发、巨灾保险制度研究。曾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震保险损失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与地震局、北师大等多家机构合作,中再团队发布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地震巨灾模型,目前该模型已达到商业应用层级。

一个人获得无数荣誉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辛勤与汗水,与优秀者为伍,以成功者为标杆,从事再保险行业17年的周俊华,身上有很多有趣的成长故事。从用心钻研科学研究到投身再保险领域,伴随一路的摸爬滚打,周俊华也在这条成长轨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谈到为何选择再保险作为自身的职业时,周俊华说:“保险或者再保险这个圈子,在我毕业的时候还是比较小的,从事这个行业是客观情况和偶然因素的共同作用。”


图片

1996年周俊华踏入北师大的校园,开始了在师大长达九年的学习生活之旅。孜孜不倦,求知探索,师大的学习孕育了他的理想和志向。在恩师史培军教授的建议下,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在师大攻读硕博。力学笃行,学以致用,在硕博求学期间,他依托学校平台参与学院与瑞再的多个合作项目,将自身的科研方向与参与项目相结合,将自然灾害理论与保险行业需求相融合。


图片

周俊华毕业初在瑞在工作留影


求学九年,继续从事科研本是他顺其自然的想法,但在博士毕业之际,一次偶然的项目对接,让他了解到项目对接方瑞再在中国第一次招收应届生,而瑞再基于前期的项目合作,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尝试到保险领域来工作。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抱着试一试未尝不可的态度,在通过严格的面试选拔成为管理培训生之后,周俊华正式踏入了再保险行业。

当时和瑞再打交道的人很多,去竞争的人也有很多海外归来的优秀学生,如果不是师大提供的和瑞再项目合作的平台,我不可能了解瑞再,瑞再也不可能了解我;如果不是在项目合作中表现出师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瑞再也不会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招人计划,也更没机会去做这些事情了。”学校提供的外企合作平台,研究方向与科研项目的密切结合,加深了周俊华对于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方向的了解,这是择业路上的契机。而自身的努力、扎实的功底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支撑他在择业之路越走越宽的根本原因。

正如周俊华所建议我们的“机会可能是有,但是到底是哪些人能够在机会来临时有所准备,取决于在做事过程当中的个人修炼。”最终的职业选择或许有一些偶然因素作用,但抓住平台所提供的机会,在做事中秉持认真的态度,修炼自己的能力,建立双向的信任关系,未来的职业之路一定会越来越宽阔。


图片

老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我们人生过程中的引导者。提起自己的导师史培军老师,周俊华的印象就是严格。“我需要的是你独当一面!” ——这是史老师对学生们的要求。九年师大求学路,周俊华最大的收获不只是科研与学术,更多的是母校教书育人的文化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九年“减灾精神”的熏陶,深深影响着他的职业生涯乃至一生。


图片

周俊华与导师史培军教授合影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毕业后的周俊华投身于保险行业的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最开始的开发基础定价模型,到前端的业务管理,再到现在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模型,周俊华一直遵循着导师的教导,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业17余载,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何为真正的独当一面!

独当一面,在周俊华看来,是具备把一件事情从A到Z完整完成的能力。“当你和别人可能都差不多的时候,要想脱颖而出,亮点是非常重要的。”周俊华提到,他所在的企业在进行招聘时,最终进入面试环节的人员可能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这时候就会考虑综合素质,比如说参与或者主持什么项目,哪怕和所应聘的职位无关,它也能证明你具备完整运作一件事情的能力,这就是你的亮点!周俊华说:“我不会过多关注应聘者参与的项目有多么贴合岗位,但会关注他在那些项目中担任什么角色,因为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潜力。”除此之外,在完成一件事情过程中所具备的沟通表达能力也是企业所看重的。周俊华还特别风趣的举例说:“就拿和我进行访谈这件事来说,作为采访者从头到尾怎么组织安排,怎么和外界去沟通,都算是能够自己把一件事情来运作成功的案例。”


图片

周俊华在国际会议作报告


当谈到减灾人从事再保险工作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时,周俊华首先想到的是数理分析能力及对专业知识了解的广度。“保险行业中最高深的工作是精算,而巨灾模型的构建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基于统计原理的传统精算很难解决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减灾领域的人员去协助解决。”周俊华也特别强调,现在的再保险企业招聘员工,很少对于专业有过分的强调,“把一件事情考虑的比较全面,又能够利用自己的基本功去做好更多的工作,这才是企业更看重的。”同时,时代在进步,各个领域的技术正在创新和发展,企业需要发展,我们每个人也需要不停的迭代升级,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周俊华办公室的书架上总是放着这样两本书,一本是《灾害风险科学》,另一本与减灾无关却也是他手头翻阅的最多的一本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谈话间,周俊华起身从书架拿出,并向我们展示,书皮皱皱的、四角也已有不同程度的磨损。“保险行业讲究最多的是大数法则,那大数法则涉及好多的概率分布……”周俊华一字一句的向我们解释着。

除了一直补充基础的数理知识,周俊华也提到:“学习能力非常重要,需要与时俱进,比如现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可以解决保险行业的诸多问题”。现在的周俊华坚持每天抽出点时间学习科技领域的发展,关注科技赋能保险行业。正所谓“常学常新,学用相长”,他的团队曾借助AI文字识别技术,从数份杂乱的保险数据中成功提取出想要的巨灾信息,这大大提升了他们工作的效率与完成质量。周俊华说:“我觉得有一些基本功在那儿,再加上能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你肯定会做的很好,至少在企业里不会做的很差

独当一面是纵贯全局的考虑,是事无巨细的核实,是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的坚持,也是整合各路资源、解决各项问题的能力;从学校过渡到社会,从学习者变为负责人,独当一面更是成功者的特质之一。对于我们来说,尽善尽美的完成各个科研项目与各项流程,以严谨的态度修炼自己,就是你缩短与成功距离的可靠手段。


图片

在2017年初,周俊华做了一个决定——回归“国家队”。他放弃了瑞再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取得的职位,毅然入职中国再保险集团,投身中国的再保险行业。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图片

周俊华在中再工作留影


谈及做这个决定的契机,周俊华说道:“在中再集团的‘十三五’规划中,我看要大力发展巨灾保险,考虑到当时中国再保险行业相比于国外起步晚,我就觉得我应该回归国家队来做这一块工作,因为中再是纯国有的就叫‘国家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多年从事保险行业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周俊华,越来越理解灾害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发挥的巨大效能,不忘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的“减灾人”的初心,他选择回到中国的保险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时外资公司已有中国的巨灾模型,相反我们国内的再保公司却还没有中国的模型,”为了填补这一行业空白,回到“国家队”的周俊华和团队一起负责中国巨灾模型的研发工作。通过搭建科研单位与行业平台,整合专家资源,创建巨灾风险数据信息平台“再瞰”系统,他们开发中国的巨灾模型,从“地震模型”到“台风模型”等巨灾模型相继发布,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生产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模型,并投入到整个行业中来使用。


图片

周俊华主持巨灾模型研发项目


作为中再巨灾保险创新发展路上的前行者,周俊华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之路充满了热忱。提到中国再保险的发展前景,他说:“我国现如今的保险覆盖面还是不够大,国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例如全面脱贫后,人们的安全需求升高,都会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加剧下应对极端天气灾害事件的意识的增强,都使得未来的保险行业发展充满了机遇。”

心系家国,砥砺前行,在工作中让成果不断转化,不断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需求提供保障支撑。关注形势变化,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规划,从中挖掘自身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空白,这是行业发展和自身提升的机遇,也是对自身努力成果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量


图片

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压力疲惫总是如影随形。从外企到国企,新的工作环境对周俊华来说是既陌生而又充满挑战性的。


图片

周俊华在5.12周年/巨灾风险与保险高峰论坛作汇报


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中再集团推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巨灾模型。作为模型研发的主要负责人,这是属于周俊华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但高光时刻的背后定有数倍于常人的辛勤与汗水。巨灾研究中心成立之初,队伍建设并不完善,面对研发模型的重任,周俊华说:“如何在限定时间内整合资源做出模型,是当时最大的挑战之一。”

该如何去开展这件事呢?周俊华说:“我主要是做了很大的规划,把从接到任务的17年春节到18年5月份的所有时间,以周为进度全部规划好,同时留出一些时间上预算的安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工作中,如何规划工作的进度、如何留出预算的安排、如何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出合理而详尽的计划;同时更需要严格的执行力,才能确保所有规划都踏实落地。


图片

周俊华在第三届巨灾风险与保险高峰论坛作汇报


正是因为这种规划与自律,周俊华保障了本次巨灾模型研发工作的落实,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面对时间和资源整合下的巨大压力,精心梳理,通过计划和执行力去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这既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也是周俊华通向自己高光时刻的指明灯!


图片

本硕博九年的读书生涯使得周俊华与北师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走向职业岗位后,周俊华也一直与师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受邀讲课到项目合作,他笑着说自己是属于“师大制造”。他的课程使得师大学子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保险行业的最新动态,也影响着一波又一波的师大毕业生。周俊华提到:“在企业中,我觉得师大的学生还是挺‘好用’的,就是说师大的学生又能想又能做,非常踏实又具有进取心在再保险行业的很多次大会上,周俊华总会碰到许多校友,每每听到会后有人组织拍合照,喊着:“唉,北师大的下一波来拍个照”,他都会觉得特别骄傲,这说明北师大减灾人在保险行业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强了!放眼未来,周俊华期待越来越多的师弟师妹能够加入到再保险行业中去,早日打造出属于我们北师大的再保险品牌!


图片

周俊华与部分师大再保险行业校友合影


在喜迎北师大120周年校庆之际,周俊华也为母校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母校取得更好的成绩,我自己是以师大为荣,希望师大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也是以师大为荣,师大也能以我们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