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 20 周年,这一时间坐标不仅承载着对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昭示着地理人对时代责任的主动担当。7月7日至10日,在学校教工部专项课题和学部党委的共同支持下,学部行政党支部牵头组织教师党员、青年教师和行政骨干等一行13人前往青海省开展“‘两弹’故里映师魂,三江源头润师心”主题实践活动,集体参观了原子城纪念馆、学部青海湖野外站、仙女湾自然教育基地和果洛藏贡麻村等地,与当地教育局进行了座谈,走访了在青海师范大学的年轻校友,重温红色记忆、感受绿色发展、领悟学科魅力,老师们从“两弹一星”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学科认识、精进业务能力。
红色铸魂:在原子城触摸精神丰碑
7月7日上午,教师们一下飞机就赶往了海拔3000米位于藏北自治州海晏县的原子城纪念馆(221厂旧址)及周边工厂旧址。循着历史足迹,从“596”之路展厅的历史实物到和平纪念广场的纪念碑文,从钱三强、王淦昌等科学家隐姓埋名的峥嵘岁月到核武器研制的艰难历程,老师们深刻领会着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命运的忠诚担当,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帐篷做实验室,算盘当计算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场景震撼着每一位研学师生。当看到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等了28年,只换来最后1年陪伴”的家书展陈,现场一片肃静,不少教师红了眼眶。
之后,大家参观了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与羊场领导及技术骨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据了解,当年为了支持“两弹一星”国防建设,三角城种羊场由藏北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迁至了刚察县。在这里,农牧专家经过20多年的试验探索,培育出了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至今仍是全国养羊业的优质品种。老师们翻看着一沓子手写、整齐的数据记录本,看着当年简陋的科研用具,仿佛看到专家们多年如一日潜心钻研的场景,这也许就是“两弹一星”精神在当地的体现。
绿色寻迹: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悟生态智慧
7月8日,教师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考察足迹,参观了青海湖仙女湾自然教育基地和果洛藏贡麻村,见证生态文明思想如何重塑生产生活方式,沉浸式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在青海湖仙女湾自然教育基地,教师们见证了这里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教育基地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正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鹰击长空、鱼翔碧波,众多野生动物种群在青海湖地区繁衍生息,展示着多年来当地湿地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成效,为进一步发挥青海湖品牌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果洛藏贡麻村,教师们感受到了这个高原藏族村落的蝶变。曾经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传统牧区,如今已转型为集民族村寨旅游、现代生态畜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从帐篷营地到无土栽培采摘基地,从啤酒深酿加工坊到文创设计工作室,多元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蓝色协同:以科教融合架起京青纽带
7月9日,在青海野外站站长赵少杰老师带领下,大家参观了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研究站及小流域野外观测站,赵老师如数家珍的讲述观测站建设历史,介绍野外台站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观测数据深入、系统地研究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规律,学科赋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图景徐徐展开。
当老师们刚刚到达海拔3559多米的小流域观测站的时候,这里突然下起了小雨,很快又变成了冰雹。在装满了服务器和数据传输设备的简易房中躲雨的时候,赵老师介绍到,“我们在野外做试验,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位老师是做地表径流的,每到下雨就要出来测数据”,大家不由得感叹高原上科研的艰辛。雨停了,赵老师在室外为大家逐一介绍了观测仪器,碳水同位素廓线测量系统、宇宙射线土壤水分测量仪、蒸渗仪……环顾四周,在这片广袤的高原草甸上,基本上看不到庄户人家,当大家询问是如何通电时,赵老师说当时专门为这个站点架线。站在山脚下第一个观测点,教师们仰望着位于山腰和山顶的观测仪器,也进一步认识到学科在突破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天下午,受刚察县教育局领导邀请,部分教师与教育局召开了座谈会,逯局长介绍了刚察县教育的基本情况,高度肯定了2024年暑期的研学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希望后续能从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更多方面与地理科学学部进行深入合作。赵少杰老师也希望能将在当地的科研优势充分转化为基层教育资源。双方就各自情况及未来合作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商定了2025年暑假的社会实践方案。
行程最后一天,老师们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对当地的悠久文化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看望了在青海师范大学工作的年轻校友,边走边听他们讲述着在这片热土上奋斗的故事,以及对母校和导师的感激、牵挂,在校友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的“两弹一星”纪念馆与校史馆,了解了北师大作为青海师大的援建单位,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与教育等方面开展的合作。
从“两弹一星”精神的洗礼到种羊场的技术突破,从青海湖畔生态解码到藏族村绿色发展的实践启示,从地理人的科研坚守到服务当地教育的热忱,此次实践活动构建起了“红-绿-蓝”多维学习矩阵。活动带给老师们的不仅是充实而珍贵的记忆,更是将精神与生态智慧融入工作实践的深刻思考。